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企业关注

“现代纸书”探索全新出版融合模式

2017-08-01 09:05:47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阅读量:4158 我要评论


导读:

  纸质书刊是否能通过相关途径,真正给予读者一个交流互动的机会?让读者能与这份读物产生交流,能与其作者、编辑、甚至是出版单位产生交流?基于此,数传集团开发了RAYS系统,把“阅读”变为“链接”,把出版过程中的各个角色串联起来,让出版也像互联网一样,实现“交互”,并把读者大数据还给出版单位。
 
  数传集团:
 
  2014年成立的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传集团)是一家专注于新闻出版行业大数据服务的互联网科技集团,总部位于湖北武汉。该公司研发出了一套全新的媒体融合整体解决方案——RAYS。目前,该系统已被国内200多家出版单位使用,帮助出版单位重构用户连接,整合内容资源,建立读者数据库,打造基于读者数据分析技术的个性化定向投送平台。数传集团是国家*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也是总局首批20个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
 
  一家初创公司如何用3年的时间做到了*性企业,让出版融合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何高招?带着这个疑问,记者专访了数传集团总裁白立华。
 
  采访人:晓 雪(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受访人:白立华(数传集团总裁)
 
  RAYS为何物?
 
  请您介绍RAYS系统的研发背景和过程。
 
  白立华:
 
  RAYS,全称“Readers at your system”(读者在你的系统中),这是一套完整的媒体融合解决方案。近几年,众多的出版单位都在探索如何转型融合发展,将线下实体内容转成线上虚拟平台,而这种盈利模式并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首先,纸数融合向两条线发展,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其次,一些出版单位选择和平台商合作,拿不到相关的数据和资源,为他人“做了嫁衣”。
 
  RAYS系统就是解决这种转型痛点的解决方案,帮助编辑和读者真正找回彼此,帮助出版单位建立读者数据库,并实现落地盈利,帮助传统出版行业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转型融合发展。
 
  2014年12月,RAYS正式诞生,此后经历1.0、2.0、3.0、蓝海版本的不断升级,历时近3年。3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和探索。一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系统功能和体验,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多种类型的书刊上进行了反复的实验。目前的RAYS蓝海系统,已经相对完善和成熟了,系统内的多种应用和功能能够帮助编辑和出版单位打造“现代纸书”,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显著提升纸质书的竞争力。同时,帮助出版单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读者数据库,让编辑和出版单位知道自己的读者是谁,深度了解自己的读者,然后,基于读者喜好生产内容,并能实现盈利预期。
 
  RAYS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否是自有技术?
 
  白立华:
 
  RAYS的核心技术包括:免注册抓取技术,这是目前的大数据抓取技术,无需注册即可抓取用户信息;空码技术,二维码中内容可随时增减变化;无重码技术,实现每个二维码无重复,满足亿万图书印码需求;反向推送技术,实现基于读者属性的场景化推送。数传拥有上述技术的和软件著作权,完全是自有技术。
 
  我看到,相关数据说,你们的“现代纸书”去年帮4700万册图书实现了超过1.31亿元的线上收益,“现代纸书”为何能有这种“*”的效果?“现代纸书”是什么?
 
  白立华:
 
  我们基于RAYS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现代纸书”,它是迎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生产方式,拥有线上衍生内容资源及服务,满足读者多种需求,具有交互功能的纸质出版物。
 
  RAYS系统针对图书和报刊有何不同的应用?
 
  白立华:
 
  从阅读图书和阅读报刊读者的阅读场景和阅读习惯是不一样的。图书阅读,读者大部分情况下是处在一种持续性、深度的阅读状态;而期刊除了学习报,大部分时候以娱乐消遣、打发时间为主,因此做书和做报刊往往采取不同的应用,或者不同的展现方式,但总体目标都是帮助他们价值大化,大程度的实现盈利。
 
  譬如,与我们合作的《*人物》杂志已经推出了一系列“线上增刊”。内容紧贴实体杂志,提供搭载在RAYS平台上的数字衍生内容和服务:线上文章,嘉宾专访音频、视频,更有与大V问答互动的机会。比起市面上其它同类型的杂志,《*人物》为读者提供了的丰富资源和娱乐体验,也就大大增强了期刊的竞争力和读者黏性。
 
  而对于图书产品,我们则打造了个性化深度内容服务。例如,对于考研类图书《王江涛考研英语满分范文背诵》,我们在RAYS平台中配置了王江涛的一对一作文批改服务;对于少儿小说《棚车少年》,我们配置了中英对照的双语有声书;对于工具类图书《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我们配置了查找刑事案例的快速检索工具……这些有特色的运营方案不仅针对图书专有的个性化内容,更提升了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受到读者青睐。
 
  RAYS系统也是通过扫码,跟很多图书应用增强现实(AR)技术有何不同?
 
  白立华:
 
  RAYS系统和一般的增强现实(AR)技术完全不同:
 
  .RAYS系统是去APP化的,其二维码具有免注册用户抓取技术,用户不需要下载APP,直接通过微信等入口就可以直接实现扫码,为读者提供便利,因此,用户的转化率非常高;而一般的AR,绝大部分是需要下载APP,APP在前期研发及推广过程中的成本高昂,且需要下载,容易造成用户折损。
 
  第二.RAYS系统的扫码是可以让出版单位、编辑和作者获得数据的,读者扫描纸质书上二维码后,RAYS独特的三维立体式标签体系可与读者产生二次交互,能展现读者使用轨迹,并能够让出版单位跟踪图书的实际全国发行地图;一般的AR技术做不到这点,根本不能为出版单位提供的数据分析。
 
  第三.RAYS系统是基于纸书的知识服务投送平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实现了远超AR技术的功能和体验。
 
  “现代纸书”如何*
 
  读者通过图书、报刊扫码,获得线上服务,必须是付费方式吗?付费让RAYS实现了商业模式的闭环?
 
  白立华:
 
  读者通过图书、报刊扫码获得线上衍生数字资源和服务,分为免费和付费两种。
 
  在“现代纸书”的发行环节中,基于传统纸质出版物中的内容,出版单位和编辑提供线上衍生内容资源和服务,在RAYS的平台系统中生成,通过二维码的形式“放置”在传统纸质书上,形成“现代纸书”,再向读者进行投放;读者通过扫描“现代纸书”上的二维码,在移动端获得线上衍生的内容资源和服务,产生消费。这部分消费,RAYS系统会通过置前分账的模式,将收益发放给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将其中部分收益奖励给编辑,从而激发编辑的创作积极性,创作更的资源和服务给读者,这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闭环。
 
  采用RAYS系统后,在付费环节,贵公司是否提成?
 
  白立华:
 
  读者在扫描二维码对线上衍生数字内容付费后,在这块收益中,我们和出版单位采取有协议分成。当然,图书本身的销售收益仍然全部归出版单位所有,和我们无关,我们只针对线上的收益和出版单位分成。
 
  我注意到,数传集团今年举办了很多关于“现代纸书”的培训,培训也是公司的核心产品吗?除了培训,公司还有哪些服务于行业的举措?
 
  白立华:
 
  今年6月7日~ 7月7日为期一个月内,国家*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数传集团为共建单位)和国家数字传播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分别在北京、长春、昆明、长沙和上海联合主办了5期“出版融合编辑创新研修班”,以“做一本具有交互功能的现代纸书”为重点主题,对全国各出版单位*和编辑进行了系统培训。
 
  5场研修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出版单位*和编辑热情参与,他们反映,自己的单位一直都在尝试融合转型,但是除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一直都没有落地,也没实现收益;他们也和很多平台商进行合作,但是从读者的流量到后的变现,转化率不足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RAYS系统打动他们的在于它能为出版单位提供读者数据库。因为传统出版的整个传播都是单向的,出版单位和编辑与读者完全是失联的。而现在,出版单位可以拿到自己的读者数据和图书出版发行数据,直接联系自己的读者,了解他们的喜好;了解自己图书的发行渠道,市场情况,从而反哺到内容生产,生产出符合读者喜好的内容,并依据市场情况,随时调整战略,应对市场变化。
 
  另外,我们每年也会举办“全国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对有创意的编辑和现代纸书项目进行扶持。
 
  贵公司由武汉理工大学、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资组建,能否介绍一下,为何是这几家出版社走到了一起?
 
  白立华: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在公司成立之前,就与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合作,联合参与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合作培养了出版领域技术人才,有相当多的合作基础,所以大家发起设立了公司,共同探索出版融合发展的技术和模式。应该说公司成立之初,就充满了出版行业色彩,公司股东由编辑、出版集团、技术提供者三方组成。推动行业变革,从出版而来,为出版奋进,是这家公司的行业使命。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