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图)

科技 包装推动快递业绿色发展 人大代表专家齐支招

2017-09-19 09:27:11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阅读量:1224 我要评论


导读:  快递业务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包装的*消耗和包装垃圾的巨大污染。如何让快递包装向“绿色”发展?9月15日上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座谈会,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界代表,以及市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快递包装绿色发展展开探讨。

  快递业务急剧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快递包装的*消耗和包装垃圾的巨大污染。如何让快递包装向“绿色”发展?9月15日上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举行座谈会,邀请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界代表,以及市人大代表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快递包装绿色发展展开探讨。
 
  快递包装绿色发展需做好顶层设计
 
  会议期间,参会人员普遍就“快递包装绿色发展需做好顶层设计”的观点达成共识,快递垃圾处置考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这需要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电商、快递公司和消费者等一起发力,推动快递经济成为绿色经济。
 
  快递包装绿色发展既涵盖了包装物料生产商、供应商、快递企业、电商平台与商家等多个主体,也关联着千千万万的消费者。因此,推行快递包装绿色发展,达成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和可持续循环的目标,是一项*的、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共同发力,有序推进,健全治理体系,实行综合治理、多元共治。
 
  行业协会将发出绿色发展倡议书
 
  深圳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小梅介绍道,深圳市民每天收到快递300多万件,寄出600多万件,快递业务量大大高于全国水平,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迫在眉睫。
 
  她表示,市快递行业协会将积极响应市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在今年第四季度举行的理事会上,向协会的30多家理事单位130多家会员企业发出绿色发展倡议书,号召全行业行动起来,积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绿色包装材料,建立快递回收体系,推动行业绿色发展。特别是要通过有品牌号召力的企业做出承诺,作为*羊整个行业绿色环保潮流。
 
  郭小梅表示,当前深圳有超过4.5万名快递员,协会还将利用深圳快递行业的信息平台将倡议书发到每个在一线的“快递小哥”手中,发动他们也参与到快递包装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
 
  纸箱比塑料环保?循环利用才是正道
 
  我国快递包装产生的快递垃圾数量巨大。当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可降解的生物胶带,可是推广却十分困难。
 
  顺丰包装实验室*工程师肖志明说,可降低胶带推广难有两个原因,一是费用高,价格是普通胶带的四倍左右。二是效果差,遇到高温等情况容易溶解。
 
  “说到绿色包装,很多人觉得纸箱比塑料要环保,这其实是一个误区。”肖志明表示,虽然纸箱可降解,而塑料不可降解,但是,造纸不仅要砍伐大量树木,而且生产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污染量也很大。只有延长包装材料的寿命,实现循环利用才是快递包装绿色发展的正确途径。
 
  他透露,今年3月,顺丰快递成立包装实验室,目前正在研制可循环利用快递包装,并且取得突破性成果。“这是一种可反复使用,不使用胶带的快递包装,相信’科技+包装’一定能推动行业绿色发展。”
 
  专家学者建议给予资金支持
 
  “建立设立绿色环保基金会,目前直接快捷的方式是现派现收,’快递小哥’每回收一个包装就予以相应奖励”,深圳市快递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小梅如是建议。
 
  而深圳市邮政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刘颂鹏也认为,政府部门可通过税收优惠和资金扶持的方式,推动快递行业绿色化、循环化。比如,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设立“绿色包装”资金扶持项目,对生产、研发、使用快递环保材料的单位给予资助或补贴。
 
  他还建议,尽快出台快递业包装标准和规范,加强包装材料日常监督,定期对企业使用情况进行抽检通报,将绿色包装等环保指标纳入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内容。
 
  与会人员建议电商平台参与绿色发展
 
  数量庞大的快递污染应该由谁来“买单”?市人大代表黄海龙表示,本着谁污染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应该向电商平台收取快递污染处置费。
 
  李海涛也有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应该将收取的费用纳入快递回收基金,并奖励给参与快递业绿色发展的企业和市民。
 
  市人大代表杜红认为,由于网络购买的便捷性,人们往往容易冲动消费,常常买了10样东西,不合适或者后悔了又退掉8件。一来一去,不仅浪费钱,而且产生了大量快递污染。快递包装要从源头减量,市民首先要学会理性消费,不当“剁手族”。
 
  市人大代表应宪认为,快递垃圾就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一部分。建议运用特区立法权,尽快对垃圾分类进行立法,并将快递垃圾纳入垃圾分类体系当中。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