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专家观点

任秀颖:印企遭遇增长低谷

2013-08-08 15:15:54中国新闻出版网阅读量:1445 我要评论


导读:对比去年的榜单,门槛从3.51亿元微升至3.55亿元,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但与此同时,印企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增长困境:销售收入增幅收缩,利润甚至呈现负增长,市场的攻坚必须直面外单的持续疲弱。
  

  【ppzhan摘要】对比去年的榜单,门槛从3.51亿元微升至3.55亿元,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但与此同时,印企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增长困境:销售收入增幅收缩,利润甚至呈现负增长,市场的攻坚必须直面外单的持续疲弱。
  
  由《印刷经理人》杂志组织的中国印刷企业*排行榜,今年已进入第11年。11年历程,榜单跟随中国印刷业前行的脚步,忠实记录了大型印刷企业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中国印刷业规模格局的演变进程。
  
  对比去年的榜单,门槛从3.51亿元微升至3.55亿元,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但与此同时,印企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增长困境:销售收入增幅收缩,利润甚至呈现负增长,市场的攻坚必须直面外单的持续疲弱……对印企而言,2012年是个较为艰难的年份,好在伴随着不断出现的问题与不断解决问题的勇气,这支中国印业的先锋队伍,依然信心满满,奋力前行。
  
  门槛同比微升400万元
  
  【看点】对中国印刷业来讲,2012年是一个并不被看好的年份,之前对新榜单门槛的推断,较为乐观的看法是“微幅提升”,稍悲观一些的看法则是“有所下降”。于此,3.55亿元的新门槛,并没有超出业界的普遍预期。
  
  前5年,产值门槛止步于2亿元以下;2亿元至3亿元区间内,经历了3年的爬升期;产值门槛在3亿元至4亿元区间将盘桓几年,目前尚不得而知。2013年3.55亿元的门槛较上一年仅有400多万元、1.2%的微升,“十二五”期间能否“奔4”有待观察。
  
  10亿集团军略有更迭
  
  【看点】2013年榜单中,当纳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39.05亿元蝉联,将的身价拉升到了近40亿元。在前18名中,三资企业的身影为活跃。
  
  相比上年,当纳利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1.5%。不仅当纳利收获了稳健增长,榜10亿元以上规模的18家企业中,只有3家销售收入微降,其余15家都有不同程度增长。高者增长幅度接近50%,4家企业增长幅度在20%~40%,增长幅度在10%~20%的企业居多,达到6家,个位数增长的企业4家。由此可见,这些“强中之强”,依然是阵营的中流砥柱。
  
  具体而言,在20亿元阵营中,有上海紫江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利丰雅高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上海界龙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和厦门合兴包装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其中厦门合兴为这一阵营的新晋力量。而上一年10亿元阵营中,有两家企业今年因故未能参评,两家企业因业绩下滑排位下降,山东鸿杰印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豪纸品加工有限公司两家为晋级者。
  
  在前18名中,三资企业的身影为活跃,不仅有8家三资企业位列其中,而且在前三名中占据两席;另外还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家、股份制企业6家;山东鸿杰的加入,则让私营企业在这一阵营中有了一席之地。
  
  总体规模超过800亿元
  
  【看点】在今年的榜单中,的销售收入总值为805.37亿元。与去年的销售收入总值790.61亿元相比,增长率仅为1.87%。回顾近几年榜的销售收入总额增长率,2012年为4.94%,2011年为16.0%,2010年为8.1%,今年的1.87%虽然不能排除换手率较高对此造成的影响,但仍然是个低谷的年份。
  
  超过800亿元的产值规模,在中国印刷业的整体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若以国家*近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9510.13亿元为参照依据,销售收入的占比接近十分之一,近几年这一集中度指标变动不大。
  
  仔细分析榜单,的规模结构如下: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10亿~20亿元,10家;8亿~10亿元,11家;6亿~8亿元,19家;4亿~6亿元,38家;4亿元以下,14家。规模结构的分布,呈现典型的金字塔形,后一档“4亿元以下”企业由去年的9家增至14家,同不少大型企业缺席本年度评比有直接关系,待日后它们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后,相信这一梯队的企业数量会呈递减趋势,继续推高门槛。
  
  除了产值规模,今年榜单的其他汇总数字为:资产总额864.21亿元、工业增加值总额161.38亿元(99家提供)、利润总额59.65亿元(99家提供)、对外加工贸易总额119.21亿元(48家有相关业务)、职工人数13.19万人。
  
  在今年的榜中,99家企业报来了利润数据,不同于去年未出现亏损企业的情况,有两家企业陷入亏损境地。创利超过亿元的企业,今年有18家,比去年增加两家,其中烟包印刷企业9家,占比1/2,而在去年的榜单中,烟包企业这一占比仅为1/3强。虽然相较前几年动辄高达2/3的占比,烟包企业如今的风头已有所减弱,但从今年比例的反弹可以看出烟包印刷企业在各个细分业务领域中仍属利税大户。
  
  77家企业总体增收不增利
  
  【看点】收益与收入的日益“分道扬镳”成为近年业内人士所关心的话题。去年排行榜上两年同时在榜的79家企业销售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利润一位数增长,而今年排行榜上两年同时在榜的77家企业则已经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为了更真实地反映的经营变化情况,我们抽出两年同时在榜的企业,进行更加的分析。统计显示,今年的78家企业中,两年均报来利润数据的企业有77家。77家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为6.43%,利润增长率为-0.74%,收入与收益增长依然背离,销售收入的增长甚至未能拉动利润的增长。
  
  78家企业2012年的销售收入总额为699.60亿元,相比上年增长6.70%,在内需增长乏力、外需市场持续疲弱的2012年,集体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充分表明这一群体的实力储备与增长潜质,也说明在2012年这个较为艰难的年份,作为的依然在奋力前行。
  
  与销售收入增长率6.70%相对应,78家企业的资产总额增长率为8.40%,职工人数增长率为-9.84%。这种情况,也与前些年印刷业高速发展时期资产、人员与销售收入齐增长的情况迥异。人员成本的持续加压,促使各家企业高度重视人工控制,主动减员增效、以机器替代人手,才会持续出现销售收入增长、资产总额增长而职工人数未增乃至下降的现象。可以说,这也是在2012年蛰伏蓄势、修炼内功的典型表现。
  
  对外贸易再添新生力量
  
  【看点】在今年的榜单中,有48家企业涉足了外单业务,企业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对外加工贸易总额为119.21亿元。根据国家*近日发布的数据,2012年对外加工贸易额772.04亿元,粗略算来,48家企业的外单加工产值占比15.44%,表明虽然外单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但这些企业依然是进军市场的重要有生力量。
  
  48家企业中,对外加工贸易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当纳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鸿兴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比去年减少1家;出口额在1亿~10亿元的企业有13家,比去年少了1家,出口市场的疲弱在此可见一斑。
  
  48家企业中,全部做外单的有两家,是位于珠三角的鹤山雅图仕印刷有限公司和中万印刷(深圳)有限公司;介于80%~100%的有1家,也是珠三角印企;50%~80%的有5家,上海3家,江苏、广东各1家;50%以下的40家企业,除传统的珠三角、新生力量长三角企业外,环渤海的山东、北京,中部的湖南、安徽,西部的四川等地,都有涉足外单业务。
  
  自2011年以来,欧美等市场需求不振、对外贸易壁垒渐增等因素,致使国内出口明显受阻,这对印刷行业造成的影响也持续发酵,甚至有业内人士肯定地表示经营境况尚不如金融危机初起之时。
  
  华东区集中近半数
  
  【看点】华东区是的集结重镇,集中了48家企业;华南区和华北区也是传统的聚集区,近年来有收缩迹象;西南区今年表现依旧抢眼,四川和重庆共汇集了12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大型印刷包装企业西进步伐的加快,西南区在未来的榜中或许还将占有相当份额的席位。
  
  在今年的榜单中,落子到17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地区。
  
  其中,上海共有21家,与去年相比增加5家,成为区域分布中的方阵,其在阵营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广东与香港地区共有14家企业上榜,与拥有13家的浙江、拥有12家的江苏形成了第二方阵。
  
  第三方阵的地域分布相对广泛,四川9家,福建7家,山东4家,湖北、重庆3家,北京、天津、河北、安徽、湖南、广西2家,这些在各个经济区域发挥着引擎作用。此外,辽宁有一家企业上榜,黑龙江则由于黑龙江龙江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的上榜而成功实现零的突破。
  
  包装印刷几乎成标配业务
  
  【看点】通盘考察的业务版图,涉及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有36家,涉及包装印刷的企业有81家,涉及其他印刷的企业有31家。包装印刷在中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几乎成为印刷强企标配业务。
  
  今年中单一从事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有10家,单一从事包装印刷的企业有54家,单一从事其他印刷的企业有5家。其中,包装印刷企业占比过半,成为势力大的群体。
  
  榜单中从事混合业务的企业有31家。其中,17家企业通吃了出版物印刷、包装印刷、其他印刷各个业务种类,比去年减少4家,这也反映了在2012年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有意识地收缩战线,做深做精。
  
  今年榜单还显示,24家企业引入了数字印刷方式,相比去年的25家略有下降。在榜单中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引入数字印刷方式,充分显示了的意识与新技术实验场的功能,但引进数字印刷方式企业数量的保持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企业投资决策渐趋谨慎、理性。
 (作者系《印刷经理人》杂志执行主编)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