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互联网技术下 票据印刷如何博弈前行

2016-02-27 09:04:38《中国印刷》杂志 文/马金涛阅读量:7074 我要评论


导读:商业票据印刷业务已经遍及财政、金融、民政等各个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两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商业票据的发展造成冲击,发展有所减缓,但票据印刷也有了发展的新机遇。

      导读:商业票据印刷业务已经遍及财政商业票据印刷业务已经遍及财政、金融、民政等各个行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近两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商业票据的发展造成冲击,发展有所减缓,但票据印刷票据印刷也有了也有了发展的新机遇。

        商业票据不同于普通印刷品,它是我国印刷行业一个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分支。商业票据印刷业务已经遍及财政、金融、民政、税务、邮政、医药、娱乐业以及公检法、保险、证券、流通等相关行业,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涌现出营业额超过亿元的专业化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形成了年产值近200亿元的产业。近两年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商业票据的发展造成冲击,发展有所减缓。

      发展中的问题

      1.成本上涨

      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不是世外桃源,同样面临成本压力。近年毛利率一直在走下坡。

      2.恶性竞争加剧

      与票据印刷企业分“食”票据业务的还有数码印刷企业。因为可变数据印刷设备的应用范围很广、产品系列很多,这些基本上属于数码印刷范畴之内。现在很多数码印刷公司也介入这个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市场导向发生变化

      *发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倡导清廉之风,这对印刷的需求带来影响。为了倡导节俭之风,不少地方召开的两会还都提出要“继续减少纸质文件数量”。这在每年全国的印刷总量中或许会显得微乎其微,但由此反映出的市场走向值得关注。

      4.来自新媒体与环保化的挑战

      传统票据印刷主要通过纸张向人们传递信息,但目前传统票据印刷停滞不前,并终将逐渐被淘汰。票据印刷企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5.材料性能有待提高

      由于票据印刷的防伪要求高了,对所用印刷设备、纸张、油墨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国外相比,国内票据印刷能力并不弱,但在纸张、辅料等生产方面还存在差距,一些票据印刷用油墨、胶等产品还要从国外进口。票据的防伪不能仅仅靠设计晒版,更要在纸张、油墨、印刷等多方面下功夫。

      发展新机遇

      1.可变数据印刷方式的兴起

      传统票据印刷业务的下滑给票据印刷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新的盈利点。其中可变数据印刷就是其中一种。可变数据印刷技术无论是对印刷企业还是设备材料供应商而言都是新事物,既面临着投资与市场发展前景的压力与挑战,同时也是企业把握市场商机的一次难得的机遇。随着国内银行、电信、保险、邮政等行业的服务水平与接轨,账单打印和直邮广告函件将得到快速发展,可变数据印刷技术将必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商业票据印刷的绿色化

      绿色印刷战略的实施,使得票据印刷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绿色化。此外,被国家认定为*,对企业而言,既是一种荣誉,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税收优惠。除此之外,在招投标时,*还是一个分量颇重的中标砝码。因此,能否争取被国家认定为*非常重要。  

      3.逐渐变化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各方面正在趋同社会,而国外一些票据的应用也在影响着我国票据市场,超长票据印刷就是一例,这种超长票据一般用在体检表、生产记录、纳税汇总等方面。类似这样的市场需求变化正在快速发生,票据企业必须灵敏地抓住商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先机。      

      4.多元化经营

      由于近年来票据印刷利润减少明显,多元化经营也成为票据印刷企业寻求发展的常态。通过研究票据印刷公司的年报不难发现,其业务经营范围都在拓展,囊括了智能卡、数字印刷、彩色印刷、包装、电子标签等各个领域,票据印刷企业正在从单一票据印刷领地寻求“突围”。经营多元化是商业票据印刷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市场化、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商业票据的应用领域必将不断扩大,票据的印制将采用更多的高新技术,推动商业票据印刷行业不断持续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