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企业关注

造纸夜话 华为与造纸

2019-06-10 09:56:47包装印刷产业网阅读量:1140 我要评论


导读:  有人看了标题,一定会说,小编又在忽悠,华为与造纸有毛关系啊? 别,还真有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华为要进入造纸领域,要从事造纸生产了。

  有人看了标题,一定会说,小编又在忽悠,华为与造纸有毛关系啊? 别,还真有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华为要进入造纸领域,要从事造纸生产了。而是这次事关5G的讨论以及华为做事的方法及带给我们的启示,与造纸未来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就当是一次事件,看看热闹就过去,还是真正静下心,好好想想造纸的未来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 有人会说,真是杞人忧天,造纸不是发展得好好的吗? 如果大伙都这样想的话,还真是要引起注意了。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近,华为是*关注的焦点。
 
  各种华为的文章很多,能让我们更深入认识这个我们以为很熟悉的中国企业。
 
  华为的成就很大,取得这样的成就有方方面面的原因,那我们造纸行业应该学习华为什么? 成就华为的那些方法,有值得造纸行业借鉴的吗?
 
  以下是我的粗略思考,仅希望有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供大家参考。
 
  我们应当学习华为,重视产业链与关键技术的自我掌控能力
 
  改革开放40年,国内的造纸企业确实全方面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体量位居世界,相关产业链供应能力也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是,国内中纸机的正常运行,能离得开国外巨头吗?在关键设备、浆板原料是否实现了自我供给,有没有国内的备胎?  新上大纸机,我们先考虑哪家的?  国内的化学品产品现在敢用吗? 原装配件没有了,国内产品能替换上吗?……业内人都应该心里有数。
 
  同时,我也认为,化的趋势当前受到了干扰,但造纸的相关贸易与供应链,大概率确实不会受到太多制约,有钱还是买得来的。
 
  我们应当学习华为,重视向*进企业学习的意识
 
  曾有文章这样描述华为。“华为的产品研发体系是IBM设计的,人力资源体系是Hay Group设计的,组织架构是Mercer设计的,财务体系是普华永道设计的,销售体系是埃森哲设计的,供应链体系又是IBM设计的...
 
早在1998年,任正非为了引进IBM的研发管理体系,前后共付出了40亿
的费用不说,还彻底对IBM敞开了大门,把公司当成了外籍顾问的“殖民地”,任由这70名外籍管理顾问在公司指指点点。
  这种做法当然引发本土员工的各种抵抗,但任正非的态度很坚决:谁要是抵触改革,就得离开华为!有干部因此还被降级。
 
  他甚至还用很政治化的话语进行如下阐述:决心要穿一双美国鞋,那我们就不能摇摆,如果我们今天摇摆这样,明天摇摆那样,我们将会一事无成。所以要坚定不移的向IBM学,集中精力向IBM学,不摇摆。”
 
  那么国内造纸企业,该向国外同行学习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国内造纸企业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员,也基本牢牢把握了国内市场。
 
  不仅如此,还在市场攻城略地,先把产品卖过去,设备卖出去,后来连他们的企业都买了下来,实在牛气的厉害。
 
  那还要跟国外企业学吗?好多外企在国内似乎没有什么大动静。
 
  日本的企业在中国发展了什么,比如王子?
 
  欧洲的企业在中国做了什么,比如UPM、斯道拉恩索?
 
  美国的企业在中国做了什么,比如纸业?
 
  还有一众造纸产业链相关的关键外企。
 
  造纸的公共号也很多,但很少有他们的消息,更不说比较深入的研究、报道。
 
  是他们真的不行了吗? 翻看造纸企业排名,不还是他们靠前吗?
 
  是否要考虑一下,在国内这么大的市场作为不大的外国造纸企业凭什么范围内规模、产能、营收比我们好?  这中间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应当承认,国外的企业,在管理理念、组织架构、产品研发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领域,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环保责任等方面的做法,也值得敬仰。
 
  近轻工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造纸及期装备技术丛书,这套书非常好,是*进技术的整合,也结合了国内的情况。
 
  略感遗憾的就是,这套书的英文原版卷1999年就出版了,后一卷21卷也在2011年就出版了,相关原始文献资料与数据不能包括近些年的情况。
 
  基本技术理论不会变化,但就是不确定能否反应国外同行近些年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再看利用新技术,国外的企业本来各种技术工具就利用的比我们多,也更注重利用新技术。
 
  它们在ERP、企业IT技术、供应链管理、MES等工具方面的投入很大,具有丰富的人力储备,也开始在生物质能源、3D打印新材料、医药领域、VR设备维护、数据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做探索与应用尝试。
 
  这些企业从来不是新技术成果的享用者,而是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
 
  类似这些消息,仍然是国内造纸小圈子中的传播的消息,没有在分享众多的微信公共号里大量发布、*关注。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  造纸企业怎样与IT公司合作? 华为云、阿里云与腾讯云,这些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与火业的产业互联发展,跟造纸有没有关系? 我们也少有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化变革、智能制造为我们与国外企业提供了相同的课题,也都处在差不多相同的水平上,或者讲差距远小于40年前。
 
  要么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超越,要么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将再次拉开,要继续以前无法独立发展,在*软件工具、互联网基础平台、知识产权或市场准入等方面,处于受制于人的境地。
 
  就在当前,我们的企业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但在相关硬件,软件授权等知识产权是否过硬?不说别人指责我们侵犯相关公司的商业利益,如果发生信息安全事故,很多企业都没有办法索陪。
 
  我们应当学习华为,开拓市场的化视野
 
  现在,国内的造纸企业,有大型跨国并购与投资,比如山鹰、太阳、玖龙与泉林等在欧洲、美国与东南亚的并购投资;也有富阳的企业在地方转型政策的推动下,在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国家建厂、转移产能。
 
  一带一路也促使更多的相关企业如设备供应商、工程总包商等向国外开展业务。
 
  如何与合作伙伴、企业、国家与当地民众相处,降低风险,值得思考。
 
  在这方面,华为的多数营收来自国外,业务也遍及,相关的做法也值得借鉴。
 
  在当前贸易战短期内无法结束的情况下,纵使造纸远没有5G等高科技领域敏感,暂且也入不了“金毛大头领”的法眼,享受那么大的关注,但真的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吗?
 
  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13亿人民,该磨豆腐的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该发豆芽的去发豆芽,发好豆芽。13亿人每个人做好一件事,拼起来我们就是伟大祖国。”
 
  任总很不简单,我们都很担心华为在巨大压力下能否挺过难关,他倒很乐观。
 
  但如果我们只沉浸于对华会为感兴的认识,华为的成就与令人感动的地方,不过是一时的情绪宣泄,于国于己,毫无益处。
 
  作为中国的企业与企业家,学习华为的*经验,是对华为好的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