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扬铭致胜商贸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柔版印刷故障排除指南《三》

时间:2022-1-19阅读:195
分享:

柔版印刷故障排除指南《三》

庄福安 老林谈柔印 2021-12-23 00:10



***************************************


image.png


故障表述:实地印不实

特征:油墨斑点是印刷实地色时的常见故障,该故障导致印刷的图像看起来图像表面不平整,色度和色调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与橘子皮类似。

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实地印不实的问题在柔印生产中也多有发生,大部分是要求较高的产品才会注意这个事情,其主要原因是油墨转移不良。所有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增加油墨的转移量,比如适当增加印版和承印物之间的压力,使用硬度更低或者是兼容性更高的印版或者衬垫胶带等来改善油墨转移情况。

image.png


有些时候也可能是油墨的粘度太低,也或者是色浓度太低所致,此时应调整好油墨的粘度及处理好油墨添加剂的平衡,特别注意色浓度要提高起来,实在不行只有更换合适的油墨。柔性树脂版

印版的表面状况不是太好的情况也会影响油墨的转移,比如印版在制作过程中未充分清洁部分残留溶剂,在使用过程中沾染了部分油渍等,也有可能印版表面本身就不平整(有些传统制版使用爽身粉颗粒)那么就应该先对印版进行处理,去除残留的化学物,必要是更换新的印版,或适当增加印刷压力以缓解油墨转移不良的情况。


image.png


故障表述:糊版

特征:油墨过多聚积在不需要印刷的空白处,尤其是聚集在细小的印刷处,或半色调隐蔽区域,也可以说是油墨过量转移到承印物上。

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糊版,Z直接的表现就是油墨转移过量,降低油墨转移量就是关键所在。一般来说压力过大会增加油墨的转移量,但压力过大会出现晕染等现象很容易辨别。所以这个糊版主要是网纹辊载墨量过大了,检查网纹辊BCM值,看看是否符合印版的要求。一般来说网纹辊线数越高,其可雕刻的BCM值就越小,所以通常也都说网纹辊线数,也就是适当增加网纹辊线数来降低传墨量。


image.png


 除了网纹辊的配置外,还应考虑刮刀的情况,刮刀的角度,平衡性和力度也是影响传墨的关键因素。笔者常看到有墨腔和网纹辊不水平,有时候夹角相当大,那种漏墨,刮不干净,刮刀磨损快等问题多有发生。

油墨的粘度值对油墨的转移也是有影响的,特别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候墨桶未封闭或盖好盖子而造成溶剂挥发过快,油墨会越来越粘稠,PH值也会随着改变。所以我们要经常测量油墨粘度,并做好墨桶的密封以确保油墨的稳定。

有时候油墨的颗粒太大也会呈现糊版的现象,大的颗粒会吸附更多的油墨混合料,从而形成较大的墨点拥堵在网点的缝隙中,所以选用油墨是使用研磨细致的。东洋纺树脂版


image.png


有时候柔印文件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柔印的特点,设计的过于细小,比如纸箱版文字小于4mm,标签版文字小于1.5mm等,这样在印刷的时候由于柔印本身有扩张,很容易就造成笔画连接在一起了,特别的对于咱们中国文字,笔画比较集中,更容易出现问题,反白字就更不用说了,太过细小的反白字,糊版的那是早晚的事。


image.png


故障表述:网点搭桥

特征:印版上本来互不相连的网点,不规则地连在了一起,像是桥接一样。

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从一定程度说,网点搭桥和糊版有一点类似,应该是糊版的早期症状,只是网点的部分比较敏感而已,但是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水性油墨中,网点粘连有很大成因是因为油墨的PH不对造成的,一旦PH值低于9,树脂就开始粘结,从印版转移到承印物上就变得困难,于是油墨在印版上开始堆积,从而形成搭桥,只要提高PH值,油墨又会恢复很好的流动性,自然也就减少搭桥的现象。

所以首先我们也要考虑是不是传墨量过多或者是网纹辊线数太低所致的,如果是那就应该适当地降低网纹辊的载墨量或者使用高线数的网纹辊来处理。网纹辊和印版的线数有个配比关系,这个在前面已经说过,这里还是要特别注意一下,不要低于Zdi比例。


image.png



 印刷压力太大也造成油墨在网点间搭桥,可以适当调整印刷压力。主要是网纹辊和印版棍之间的压力要小点,让更少的油墨转移就可以减缓网点搭桥的现象。

 印版上如果沾染纸毛或者灰尘过多,也会在网点之间形成卡塞式搭桥,此时油墨再覆盖上去就形成了网点搭桥的现象,所以也要注意清洁纸毛和灰尘。

再就是印版本身没有显影好的情况,网点之间的树脂没有*清洗出来,或者有半溶解的树脂挂在网点之间也就形成了搭桥,这样的印版印刷起来就容易在印刷品上产生网点搭桥现象。


image.png


网点变形也是要考虑的一个因素,这个很好看,直接放大镜看就可以。一般来说柔印选用C(纯圆)网点,这样搭桥的机会少些,有些选用S点,个人认为出现搭桥的概率会大一些。


image.png


故障表述:针孔

特征:油墨没有*覆盖印刷面,在图像上留下小孔或白点。

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针孔和印不实也有很类似的地方,不过针现象是看起来墨层已经很厚实的情况下仍旧能看到部分底色,印不实的情况是整体上感觉油墨墨层就不够。所以还是有一点点区别的。

当然,油墨转移不良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比如网纹辊上形成了干固的墨膜,使油墨不能很好转移到版上,再比如网纹辊脏污或者磨损严重,传墨损失较大等,此时我们可以适当调整油墨粘度,增加墨膜的厚度,使用慢干剂,调整烘干机的功率让油墨流平更好一点。

还有种情况是承印物表面本身的状况差异很大(不平整、坑坑洼洼或者被污染)影响油墨的顺利转移,或者压印辊筒脏污等,此时要做到*清理,适当增加印版和承印物之间的压力,实在不行就更换材料。


image.png


当然,使用硬度更低的版或者更柔软的贴版胶带也会有助于改善针孔现象,只是在某些材料上表现的不是很明显。因为更低硬度的版只是改善了一点传墨量,对于材料的吸收来说不会改变,可以考虑使用电晕的办法。柔印制版设备


image.png


故障表述:印刷脏污

特征:油墨斑点使印刷画面脏污,出现不规律的杂色。

造成问题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

印刷脏污Z直观的原因首先考虑印版上是不是脏了,如果规律地出现在同样的位置,那多数与印版表面脏污有关,可以清洗印版。使用然毛刷或者无毛的湿布擦拭,有时候可以用胶带纸在印版表面粘一粘,也可以很好地去除杂物。

油墨的粘度太大会造成比较容易的干版,从而油墨堆积而脏版,可以适当降低油墨的粘度,调整油墨的色素的含量以减少脏版的可能。另外还要注意油墨是否被污染,如果上个色被污染,其在后面的叠印表现就出现混乱,看起来也是脏版的感觉。

从传墨量来说,主要是墨量太大所致,是不是网纹辊BCM值太高,或线数太低,刮刀的压力是不是不够,没有很好地刮干净多余的油墨,印版和胶带选用的是不是太软了,网点没有很好地支撑起来。针对上述种种可以逐个调整。


***************************************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