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图)

聚焦:印刷业产业融合破危机焕新机

2018-01-09 08:59:53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阅读量:3946 我要评论


导读:  融合化,即突破传统产业的边界及产业运行同质化的制约,汇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新的一年,产业链条上下游将打通、融汇、“碰撞”,培育新的科技发展动能,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国内新闻(图)
  融合化,即突破传统产业的边界及产业运行同质化的制约,汇聚发展所需资源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新的一年,产业链条上下游将打通、融汇、“碰撞”,培育新的科技发展动能,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如果用四个字来形容印刷业的发展态势,用“危机、新机”来概括再合适不过。“危机”是指目前印刷业的现状,出版业整体发展仍然平稳,市场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由于在覆盖范围、传播速度、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劣势,在与新兴媒体和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主导权。
 
  未来,印刷业的“新机”在于加速产业融合,打造智慧印厂。印刷业“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实施印刷跨界融合和新型业态培育工程,推进印刷业融合发展,鼓励出版物印刷向按需印刷、数据管理、发行物流、书籍设计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延伸,支持传统印刷向文化艺术、创意设计、品牌咨询、VR、AR等领域发展。2018年,加速产业融合也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融合应用不断深入
 
  印刷业的融合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与文化的融合、产业链的融合、数字化的融合及新技术的融合。
 
  印刷业在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有着重要作用,先天具有融合的属性。当前很多印刷企业开始走上了文化印刷的道路,成为文化融合发展的典范。比如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以印刷为切入点,以IT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艺术品、大数据资源,走出了一条“印刷+艺术+互联网”的独特发展道路。再比如上海印刷集团,由传统印刷服务向文创产品的提供商转型,以“文化+”来带动印刷企业的发展。
 
  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实现产业链的融合,也是很多印刷企业正在探索的重要途径。出版印刷产业链包括出版物的策划、编辑、印刷、发行、物流等,由出版物印刷向按需印刷、数据管理、发行物流、装帧设计等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是“十三五”规划指明的重要方向。在这个领域,盛通股份在尝试书刊、包装、商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谋求产业链的融合发展,2016年全资并购儿童机器人素质教育企业乐博乐博,打造教育、出版文化综合服务生态圈;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利用区位优势,打通印刷、物流产业链。
 
  印刷企业的数字化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印刷方式的数字化,即数字印刷;印刷工艺的数字化,即数字化工艺流程;印刷管理的数字化,即ERP、MES等信息管理系统;印刷经营方式的数字化,即印刷电商、网络电商等;印刷业务模式的拓展,即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等,这些都是印刷业与数字化的融合。而在新技术方面,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纳米技术、激光全息技术、VR技术、AR技术、RFID技术等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其在印刷企业的应用也逐渐拓宽。
 
  创新服务能力提升
 
  如果说这四个融合是印刷业的发展方向,那么打造智慧印厂、提升出版物印刷企业的创新服务能力则是落脚点。通过这些融合,实现印刷智慧化,打造智慧印厂。智慧印厂集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自动化生产、工业机器人、现代仓储物流技术于一体,能够集中体现出版印刷融合的成果。打造智慧印厂,通过互联网等通讯网络使工厂内外的物品和服务相互结合,产生的价值,形成全新的业务模式。
 
  在过去,规模化和个性化对传统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在数字化的环境下,规模化和个性化可以有机地协调解决。集智能手段与智能系统等新技术于一体,构建、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智慧印厂不单单是某一种设备、技术的升级,而是整体的全系统的升级。智慧印厂也不仅仅是硬件的升级,而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集成创新,从而产生一种根本性的变革。
 
  对于出版印刷企业来说,智慧印厂的建设重点在于要充分满足读者、作者、出版企业等多元化的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规模化的个性化定制,通过出版大数据平台,将读者、作者、出版商以及印刷厂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延伸产业链,形成出版印刷的新价值。以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为驱动,将各个环节信息互联,数据共享,推动生产方式向定制化、柔性化、绿色化、网络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智慧印厂方面,现在已经有了试点,并且体现出了效益。北人集团在北京大兴建立了智能印厂,通过试验、运转和测算,发现一家出版印刷企业通过智能化改造后,成本可以下降35%,人员可以减少40%,生产能力可以提高30%,这充分证明智能化、融合化的改造可以提升企业的创新服务能力。
 
  为文化繁荣提供更好服务
 
  印刷术的发明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印刷业的发展注定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不断拥抱新技术是印刷业的生命源泉。回顾历史,每一次印刷业的技术革命都带动了整个产业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的文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印刷业的普及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印刷品的文化含量、艺术品位,是印刷业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印刷业的应用首先是在文化领域,印刷业的发展也必须扎根于文化领域,要为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美好的生活提供质量更高、品位更高的印刷服务。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印刷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中国还是*二大经济体,但是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到2035年中国经济将全面超过美国。可以预想,中国印刷业全面超过美国是完全可能的。站在一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印刷人为在这样一个时代有所贡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本文摘编自作者在第二届中国出版印刷者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
 
  作者观点
 
  对于加速产业融合,打造智慧印厂,他这样建议:
 
  一是对政府管理部门。
 
  希望政府管理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产业政策、给予转型升级的单位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
 
  二是对行业组织。
 
  希望行业组织能发挥协调引导的作用,搭建交流平台,开展人才队伍的专业培养。
 
  三是对印刷企业。
 
  希望开展智慧印厂的示范建设工程,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激发印刷企业主动转型,整合印刷出版发行资源;同时也希望建立标准体系和应用规范,制定相关标准,为智能印厂的建造提供标准支撑。
 
  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
 
  人工智能、互联网、虚拟现实、数字化、移动支付、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等跨学科、跨媒体技术的融合深深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产业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和技术变革密不可分。作为印刷人,未来应该使思路更开阔一点。
 
  凤凰出版传媒印务管理委员会主任张在健:
 
  从融合的角度看问题,印刷环节更适合基础建设:印刷企业原本就是技术企业,对于技术的变革十分敏感,技术变革对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也更大。更为重要的是,印刷企业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已经建设了相对完整的数字化系统,为未来与出版融合做足了准备。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春琳:
 
  整个社会都在往前奔跑,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风火轮,我们就跟不上时代的这种节奏,跟不上产业链的节奏。未来,我们都需要一个服务平台、一个云平台,把生产连贯起来。对内是一个智能化的ERP,对外则是整合业务的信息平台。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