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技术首页>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食品温度计SI-692

食品温度计SI-692回放

开播时间03-16 09:30

产品推荐

更多>

印刷器材市场的迷局

2006
11-09

10:22:35

分享:
479
来源:

    是什么因素促使生产商放弃原有的销售渠道,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自行开发市场,把手直接插到终端用户呢?

    继印刷耗材经销商维拉格公司在中国各地陆续将代理权收回后,德国博星公司(Bottcher)也在中国广设办事处,广揽人才,进行直接销售。作为zui大的原装胶辊供应商,其在中国境内并不为人所知。随着中国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博星公司也加快了其在中国跑马圈地的动作。随着国外印刷器材不断地进入中国,源自国外的代理制在中国是不是水土不服了呢?

从代理制到本土化

    还是从博星说起,zui初是宝隆洋行为其在中国做销售,宝隆洋行被海德堡公司收购后,博星公司就采取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但是,不知是何种原因,其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与其声誉并不相匹配。实际上,博星公司原本并不看好也不够了解中国市场,而是首先在新加坡、泰国等地投资设厂。而在中国,则只有上海和广州两家贸易公司在作市场运作。虽然广州公司业绩斐然,但在北方市场并不尽如人意,这多少有些延缓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开疆拓土,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现在。2005年,博星公司在江苏苏州直接建设独资生产企业,是其第十六家海外工厂,配合众多办事机构的设立,情形可能会有所改观。博星公司在中国采取的这种做法,越来越趋向于本土化,与中国胶辊生产企业的销售方式趋向一致。由于在用户印象中原装胶辊的质量好,但价格高昂,造成问津者少。苏州工厂的设立,不但让博星公司销售人员颇感振奋,也对中国国产胶辊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当然,其销售策略在这里尤为关键。

    印刷器材市场一直是采用代理制,鲜见有直销的厂家,而博星公司的销售政策就是直销,当然,也不拒绝代理。近来的趋势也说明,印刷器材的竞争走向白热化,在利润持续摊薄的情况下,要打开市场,直销不失为值得一试的“药方” 。在五大原装胶印设备领域,海德堡是将代理商宝隆洋行收购后直销的,罗兰与和达洋信的合作也随后终止,只有小森在中国还是代理销售制度。从目前的市场运作看,在大型设备的销售方面,小森的代理制是非常成功的,这几年日本设备的*猛升,相信得益于此。器材市场多年来一直是代理销售,现在的改变,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博星公司为什么不采取代理制呢?

    油墨和PS版等耗材,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经营公司,客户也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方式。而类似胶辊这种介于设备和耗材之间的产品,几乎全为直销,但与博星公司一样在各大城市铺开办事处的则几乎没有。这样的分工基础又是什么?其合理性在哪里?

生产商:绕开经销商,不得已而为之

    在不十分了解当地市场状况的情形下,国外品牌要想打开中国国内市场,代理制是和zui迅速的发展之路,可以投石问路,无需投入过多的财力、物力,稳妥而保守。绝大多数国外的,尤其是油墨、橡皮布、水斗液、洗车水等产品,都是采取代理销售。当然,这与代理制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即代理权限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只要销售额或者一次提货量达到某一程度,都可以按照代理商的待遇在市场价的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让经销商有一定的生存空间。而代理权,则指把某一地区市场*交由代理商全权负责,比如日研公司,就是将某几类产品交由各地代理商去经销。

    代理权限又分总代理、二级代理等各种级别,越是规范的生产商,越是对代理商要求严格。目前市场上,某一地区代理权的取得已经是相当困难,尤其是企业的产品,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情况:首先是信息的透明化。终端客户都在尽量降低成本,购物找源头,当用户找到生产商,生产商再要求客户找当地代理商,让客户感觉上不对劲。毕竟,经销商要从中赚取一部分利润,而类似于耗材这种几乎无需多大服务的产品,再让经销商从中剥一层,用户并不十分情愿;其次是代理商的管理难度大。如果代理合同签订,则生产商在市场上就要尽量维护代理商利益,如果代理商选择不当或者有变动,市场极易丢失。要求代理商尽全力销售一家公司的产品很难,尤其是耗材代理商。如此一来,倾注在某家公司的精力势必要打折扣。同时.作为生产商.拿出一年时间让代理商放手去做,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代理商的市场运作不成功,市场的机会就要丧失,显然,生产企业更愿意采取经销的方式,而不愿下放代理权。同样,把代理权交给一家企业,当地其它经销企业要从那里进货,谁又会愿意呢?

    分析博星公司之所以直销的原因,除了上述几点外,胶辊的技术含金量比较高也是其中之一的因素。另外,公司通过几年的市场摸索,也掌握了一些市场经验。作为化大公司,不盲目找代理,维护好品牌形象,通过办事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贯彻公司战略意图,也是十分重要的。

    设备供应商理论上是可以作为经销商的,实际运作起来,他们的全部精力都专注于设备上,在代理产品利润的取得上,也是与企业的出发点相违背,在量上无法达到公司目标。何况,大的设备供应商都有一个不愿让人知道的想法:产品都贴自己的商标品牌,但这又是被代理的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他们能够专门设立一个部门.专心做器材.那又与器材经销商有多大差别?至多是市场覆盖面要广一些,但同样,机器的型号又有所限制,仅仅是某一个设备品牌而已。

经销商: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印刷器材经销商,市场覆盖面基本都是所在城市,能够覆盖一个省甚至数个省的很鲜见,那要求有较好的配送货能力和市场推广机制。耗材利润一般都不高,要在各地分设办事处,要投入较大的财力,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见效益,生产商为培育自己的市场,可以忍受一段时间的成本投入,资金支出,zui终市场是自己的。销售商可以吗?首先,办事处不可能备齐、备全、备大量库存;其次,存在配送货和回款的难题;第三,用本地销售人员还有跳槽、单干等风险。显而易见,极力经营本地市场,是器材经销商不得已而为之的。异地设立办事处,如果碰上印刷企业急需某产品,送货时间难以保证,再三为之,就将失去客户信任。

    生产商都不能为之的事,经销企业更是知难而退,这一点与设备代理有较大区别。设备代理全国性企业较多,设办事处多为就近服务,这与设备的技术要求相符合。耗材异地经销,熟悉当地市场就是一大难关,更何况本地都有许多根深蒂固的”地头蛇”。如果销量不能够达到一定额度,连办事处都不能生存,何谈发展。

    基本上,经销商都有意愿取得某些品牌的*代理权,而且是代理权越多越好。同时,当客户提出需要时,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上有要求,经销商都会尽量满足客户。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同类产品、甚至是极为接近的竞争产品的互相抵触。可能的情况是,哪一家产品的经销利润大,就猛推哪一家,除非用户极力主张自己的要求,品牌。经销商不愿意一棵树上吊死,其本质,是利益地驱使。

    站在经销商的角度,当经销商花费*的精力,甚至人力、财力和物力培育一个市场,过程可能很长,一旦运作成功,生产商却收回代理权,其损失就会相当惨重,经销商一点办法都没有。所有的代理权时间都不可能太长,时间的变数又太多,能够*合作的少之又少。

    具有一定度的经销商,显然不愿意受所经销产品企业的束缚,除非该产品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在短期内和*市场前景都不具有较大风险。事实上,在中国和国外的市场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合作的基础是双赢,合作双方又有很深的了解,才具备合作的基础。有些情况下,只有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拿到一些代理权。再直接一些,如果两个企业的*或者主管有着良好的私交或者有双方信任的中间人牵线,事情的成功就具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可能就不再考察背景和公司的市场推广能力等。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甚至在大型设备的代理权方面,一些在国外但在中国并没有推开的好产品,突然被某个公司宣称握有*代理权,不要感到意外。因为,国外公司对中国企业的了解渠道有限。中国企业更多的关注点是利润,很少宣传自己,宣传企业形象。不被人了解,处事低调,尤其是器材经销企业。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也决定了企业不会做强,不被国外企业看好。

用户:痛并快乐着

    作为用户, 明知道经销商会从中抽取利润,但是客观上又要求经销商能够及时、全面地供应。事实上,每一家印刷企业每一种产品都存在着几家甚至多家供应商,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然,用户zui大的希望是生产厂家直接供货,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是消费者共同的期望。一旦供应商不能及时供货,生产是不能停止的,替代产品必须马上到位,用户的要求,从经销商处可以得到满足,用户也愿意为此付出。因为,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直销,更不用提在本地有办事机构。即使是有办事机构, 当他们与大的经销商合作多年后,也不愿意为了点滴利益而与经销商有摩擦。可能有其它大宗产品的供应,降低了采购成本,一些小批量的产品,也就不再直接找当地的办事机构。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的采购中比较普遍,类似于采购一揽子计划,省时省力。当同一产品有多家经销商存在,用户就更是有购买优势,成为买方市场的挑剔者,便有更多讨价还价的空间和机会。所以,用户是希望经销商存在的,尽管在骨子里有些不情愿。

    与纸张市场一样,大批量的采购、生产企业都是直接找厂家,只有零售才会去纸店。器材经销商实际上就是类似商场,这一点是印刷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当生产厂家在直销和代理上犹豫不决时,不妨考虑一下商场的运作,批发还是零售?当希望与代理商合作时,多一些宽容。代理商呢,则必须在忠诚度上有所加强。在市场批发环节,有一种按销售额而定折扣比例的做法,不失为可以借鉴的一种好方法。在信用额度上,可以按汇款信誉度来划分,并确定支持力度。既然代理与直销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效地利用这些关系,无论是对代理商还是生产商都是长远而有利的。

    市场越来越规范,代理权的下放和取得也越来越难,在市场上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路,无论生产商还是经销商,都需要脚踏实地地去走。应该看到,专卖店的形式相对小而杂的器材而言,无法生存立足,用户不会一个一个地去寻找,因为这不是买衣服,需要量体裁衣,市场需要一个类似超市一样的平台,

    能够满足印刷企业的一切需要。如果有一家企业,能够提供所有满足需要的产品,当然是优价,如果印刷品出现问题,就由它来负责解决,甚至它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出谋划策,提供能够保证印刷企业竞争力的好谋略、新技术,岂不是印刷企业梦寐以求的?这种互为战略合作伙伴的想法现实吗?这种平台,肯定有人来做或者正在做。如果是那样,是不是就不存在代理和直销的分歧了呢?这个销售平台,能够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来,就像汽车总装工厂。一辆汽车又有多少零件是自己生产的?但是用户只要求一切由汽车生产商负责。器材超市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它要担负相当大的责任,是桥梁,后勤基地,不单单是商品的集散。如果有这样一家超市,相信即使博星公司的原装胶辊放在这里,也不会降低其身份吧?

    生产商,销售方式肯定以灵活多样为佳,或者因地制宜分为代理或直销,或者根据产品制定销售策略,价值大的 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可以自行销售,销量大的、单价低的,尽量交给代理商去做吧,何苦吃力不讨好呢?销售金额较大的,也*可以交给这样的代理,只不过要进行有效的培训和卖场管理罢了。没有器材超市,或者在超市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路可以走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来源:张旭 胡国柱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产业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产业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