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所有分类

林权改革吸引纸企争购自有林地

2008-09-05 09:22:33阅读量:719 我要评论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推行两个多月以来,多家造纸公司研究取得林权的可能性,华泰股份、岳阳纸业、太阳纸业、博汇纸业等开始着手扩大林纸项目。造纸产业可望规避大量进口木浆受制于人的风险。
   
  产业一体化增强竞争力

  近日,国内新闻纸行业———华泰股份发布的2008年上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上涨14.24%%,达到33.72亿元;净利润同比上涨12.58%%,达到3.16亿元。

  除华泰股份外,另有6家造纸公司:岳阳纸业、晨鸣纸业、美利纸业、太阳纸业、博汇纸业、福建南纸相继传出喜报。

  与此同时,借助今年7月14日国家颁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东风,这些上市纸企也同时在林权谋求之路上获益颇丰。

  造纸行业研究员雒雅梅认为,几乎占据我国林桨半壁江山的进口原料今年已提价24%%左右,且上涨趋势未止,“众纸业上市公司对上游林业的渴望十分迫切,林权改革也使相关公司吃了定心丸。”

  华泰股份证券事务代表曹延涛表示,华泰股份已在东营60万亩速生林拥有协议林,目前正在进一步谋求取得安庆240万亩速生林的林权。

  此外,岳阳纸业目前拥有林场98.59万亩,且已进入轮伐期,可以满足其造纸需求。2008年5月,岳阳纸业还收购了骏泰公司股权及配套的14万公顷林地。

  而太阳纸业今年也在老挝成立了中国太阳老挝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育苗和示范林的建设。太阳纸业称,上述项目的经营将帮助上市公司大大增强对原材料的控制能力。

  博汇纸业证券事务代表潘庆峰告诉记者,博汇纸业目前正在论证林业项目,“上市公司将选择在南方或者国外发展林业项目。”潘庆峰还表示,林权改革后,公司将研究取得林权的可能性。

  林权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按照法律规定,除林木有个人所有形式之外,其余均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此次林权改革就是将林地的所有权与林木的经营、处置权分离,允许个人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充分享受林木资产带来的收益。

  与林业关系密切的下游行业就是造纸业。目前,全国种植的5500万亩速生丰产林主要用于造纸。业内人士表示,进一步明确林权所有制,加快放宽林木资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权,不仅可为推动“林纸一体化”铺就宏观政策环境,而且能够促进林权的流转。

  对于造纸行业而言,林权进一步放宽,有助于纸企进入上游林企,符合“林纸一体化”的战略要求。由于纸企多为资金充裕企业,所以收购林业资产将为林业注入充足的资金。

  显而易见,具备自有林地企业的可以规避上游成本上升带来的冲击,收益期也将大大提前。记者了解到,很多企业已经通过租地或和当地农户合作的方式开展了造林合作,趁着此次改革的东风,能够快速进入开展合作的通道。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如晨鸣、岳阳等,已经收购了林地,并已具备一定的植被,收益期将加快。一句话,具备自有林地使用木浆企业———产业链一体化竞争优势更为明显。

  林权改革不能阻碍天然林保护

  从林权改革意见中不难看出,诸多做法是将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站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角度,这次林权改革将起到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专家提醒,也需要预防改革可能在环境保护方面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影响,设计好应对之策。

  有关人士推测,林权改革全面铺开之后,大片林地将在短期内迅速流转、集结到某些商业造林公司手中,被他们全部替换完之后再种各种经济林,包括农业经济林和工业经济林。后果就是,森林成了简单的纤维、生物燃料、果品、药材这些“农产品”或者说“商品”。

  评论人士表示,集体林权改革,除了“提高资源成本”、“帮助农民增收”之外,也给了愿意投身森林保护的人一次机会。一个国家光有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是不够的,只有这片森林担当起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效益、水土保持效益、自然景观效益的时候,才算合格。衡量一个国家环境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它的自然保护能力,尤其是天然林保护能力。

  纸业分析员表示,林权改革之路或许会有很多陷阱,如何能在纸企与林业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各方面都要动脑筋的事情。

 

  相关新闻:
  1.中国纸企反倾销“维权”
  2.新闻纸技术含量制约企业进军越南
  3.华泰股份新闻纸产能达120万吨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