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编辑视点

聚焦后世博经济效应 世博会为印刷企业留下什么

2010-11-22 11:43:36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阅读量:1592 我要评论


ppzhan讯:为期184天的世博盛会已落下帷幕,7000余万来自国内及各地的参观者逐渐散去之后,世博会轰轰烈烈之后还为我们留下什么?11月18日,在复旦大学主办的“上海后世博经济发展论坛暨颁奖典礼”在沪召开,许多经济学的专家们在此齐聚,深入探讨了这个问题。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的记者深入学习会议论坛内容,并结合印刷业当前的形式,为印刷企业解读后世博经济效应为印刷业带来了什么?

  从直观的数字上来看,世博会给上海带来了800亿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对上海全年GDP的贡献值达5%,拉动整个长三角地区投资同比上升约40%至50%,使第三产业在上海GDP中所占比重上升到60%。随着世博会的结束,除了这些直接的经济收入之外,为期184天的世博会还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精神理念,如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的产业升级职能等都被提升为更高的一项职能。另外,对于上海而言,城市的交通基础建设有了很好的提升,上海正是利用了世博会的契机,把未来城市交通提成了5-7年来完成。事实上,这不仅是对于上海,这对每个城市与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一项启示,只是,上海作为承办城市更直接的获利了。

  经济学家认为,世博会的后续影响将会保持10年~15年,对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产生显著导向和拉动作用。这次上海世博会拥有多家印刷供应商,他们作为直接参与者不仅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重要的是,世博会的后期影响力是不可限量的。

  上海界龙实业与上海印刷集团在参与世博盛宴后都共同表示一个观点,印企要从生产加工商向服务供应商转变。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印刷业的接单模式大都以“客户设计——厂商生产”的模式为主,印刷用什么样的纸张,工艺做成什么样的效果完全取决于客户的决定,印刷厂做得大部分工作都是在于报价,无论客户的需求如何五花八门,我们的报价也可以在千姿百态中寻得一一对应、凌而不乱。产品对应价格,给予了客户大的选择权利,这是优势却也存在弊端。正是这种买与卖的直接性的比重占据过高,而忽略了印刷企业本身所具有的服务性质。

  就印刷企业营销体系而言,上海世博会促使他们进一步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向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市场开拓。客户对印刷品的需求大都在于个人喜好,印刷企业作为专业的设计、生产商,拥有更为专业的市场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的不单单是产品,而是印刷品宣传上的整体解决方案。特别是企业宣传册、旅游景点宣传手册……这些设计与创意的领域。我国印刷业的提升方向,不应只限于客户需要什么而我们就可以提供什么的阶段,而是应该转向的整套解决方案,客户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印刷品,而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满意的、具有针对性的印刷品宣传策略。

本文为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中国包装印刷展览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