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专家观点

祝可峻:国内包装印后市场三大发展趋势

2012-10-24 16:30:21中国新闻出版网阅读量:1148 我要评论


导读:一直以来,印前领域被人们认为属于高新产业,而印后作为印刷的后道工序,却被认为是产业链中自动化程度低的环节。但是今天,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轮番洗礼,这一切在发生变化。

  一直以来,印前领域被人们认为属于高新产业,而印后作为印刷的后道工序,却被认为是产业链中自动化程度低的环节。但是今天,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轮番洗礼,这一切在发生变化。
  
  日前,《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到了德国HORAUF在国内的全资子公司浩友夫(上海)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祝可峻。作为这家闻名的印后行业翘楚在国内的,祝可峻表示,我国印后领域产品的设备制造和应用水平在快速提高,在国外设备的引进方面,正在由单纯进口逐渐转变为在国内组装,在提率、提高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应用等方面都进步显著,并展现出多样化、数字化以及人工减量化三大发展趋势。
  
  别以为书刊、文具、包装分属不同的行业,在生产上却有着共同之处。近年,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机多能”让三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不同产品实现了用相同设备生产。祝可峻解释道,之所以可以实现,一方面源于来自国外机器的技术平台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这种“一机多能”的趋势也是顺应国内市场对跨界生产需求的结果。
  
  这是和国外市场大的不同之处。由于国外市场细分程度高、分工明确,所以国外设备在被引进后,应当在其原有设备的技术平台上,针对国内市场的情况和国内客户需求对接后开发出适合国内市场需要的配套附加装置。祝可峻一再表示,对于装订和包装企业来说,买一台设备不单单是要求速度快、提率,更重要的是要可以实现产品的多样化。这就对印后设备的多功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德国HORAUF-浩友夫公司为例,在2008年进驻中国后,针对国内“订单量大,产品种类多”的市场需求,特别打造了“一专多能”的高速糊壳机系列产品。所谓糊壳机,是主要应用于精装书、文具制品和盒子等精品外壳制作的设备。“专”主要体现在设备速度高、稳定性好,对客户来讲体现大的优越性是生产效率、产量得到提升。“多能”体现在对传统糊壳机适用范围的拓展上。祝可峻回忆,过去国内传统糊壳机大部分只能用来糊精装书的书壳,而且初基本上都是用手工和半自动设备制作,近几年才逐渐过渡到使用一些国产设备。而今糊壳机的适应范围有了跨界式的拓展,不仅仅能做精装书,还可以应用到笔记本、日记本、文件夹、相册、台历架等文具制品以及各类包装中,并在全自动化程序下工作。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只要在原先的本机上加入各种选配装置后,可以跨领域生产多种外壳产品的糊壳机就应运而生了。
  
  从观望到普及
  
  数字印后还要走多久
  
  “印后数字化概念的提出从开始被关注,进入萌芽状态,到越来越多人讨论,从设备展出,到有人开始购买使用,这一路走来,仅仅用了三五年时间。”虽然印后的数字化进程和印前、印刷尚存在差距,但是祝可峻认为,对于印刷制品生产的完整流程来讲,当出现设备升级改造需求时,一定会一个个环节从头到尾的打通,印后在后也可以理解。虽然是后一个渗透进入的环节,但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和潜力更大。印后涉及设备种类繁多,包装形式多种多样,因此要将印后设备整体进行数字化升级,形式更丰富,经历的过程也将更长。
  
  同时,祝可峻指出,从印前到印后,虽然都是数字化,但是不同环节的含义也不同。生搬硬套印前数字化的发展过程并不适用于印后。他举例说,同样的时间,可以实现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爆发性普及,但不意味着同样可以实现数字印后的广泛普及。而且数字化和自动化是有区别的,自动化目的是提率,数字化是针对原来的单一、大批量品种实现多品种、小批量。
  
  数字技术渗透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成熟与完善程度,另一个方面则是取决于市场。目前个性化需求成市场主流,如果普及速度快的话,对数字化设备的呼声也会随之越来越高。以上两方面结合得好,则更会加快这种渗透速度。
  
  由多到少
  
  印后解放出更多人工
  
  人力成本上涨近年对高自动化印后设备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自动化印后设备在国外应用广泛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外人力缺乏,这为其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国内在这方面和国外环境有着较大的不同。祝可峻说,这是不言而喻的,这个观点很早就有共识。以往工人好招时,企业情愿用人,不购买设备,这造成了我国印后领域设备应用水平和自动化程度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现在工人工资增高、适龄工人数量降低、新一代工人技能和工作风格都与以往开始不同,企业就更愿意利用高自动化和数字化的设备来进行和高附加值的工作。这为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提供了机会。印后设备的升级换代、推陈出新正得益于此。而印刷企业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迫接受,都在进行着这样的转变。
  
  虽然数字在印后渗透的时间不能下定论,但是一定会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祝可峻预测,也许到了后基本上所有能够靠机器来代替的都会代替,未来印后车间再不是企业中用人工多的地方,而是设备一字排开的场景,以机器为主来干活。那么节省出的人工做什么呢?祝可峻认为,未来工人除了主要是负责机器的操作维护保养外,将主要制作特殊复杂工艺、高品质要求的手工精品,“未来在印刷包装行业,手工制品也将成为高价值的品!”祝可峻畅想道。
  
  00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