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包装助力包装行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2013-09-29 09:25:37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阅读量:884 我要评论
【ppzhan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包装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与此同时,由包装所引起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在环保意识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包装行业正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根据中国包装业协会数据分析显示,*每年包装销售额为5000~6000亿美元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2%。通常发达国家的包装工业在其国内属于第九或第产业,发展中国家的包装工业和产品的年增长率达10%以上。到2014年,包装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4290亿美元增至5300亿美元,其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经济增速。
我国出口产品包装与*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因包装问题每年减少外汇收入约1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包装不符合绿色要求造成的,因此,大力提倡和发展绿色包装已刻不容缓。
作为新兴的绿色包装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多数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在数量、价格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形成不了品牌效应。政府应抢抓机遇,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绿色包装规模化生产。要强化对绿色包装生产企业的激励,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减免绿色包装产品税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对企业投入,对行业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划拨科研经费等。
提高绿色包装意识。目前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小、低价出口等问题,而绿色包装由于要采用一些新材料、*工业技术、势必造成前期成本投入增加,不少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太重视绿色包装等问题。但是我国产品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绿色营销的理念,进一步认清绿色包装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绿色环保已深入人心。包装行业也不例外,要从单纯依靠量的增长、扩大产能的发展,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优化调整结果上,逐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零售商的要求、公众的意识、经济压力(特别是石油产品)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绿色观念已经渗透到了包装的方方面面。那么包装企业实现绿色已经是势在必行。
包装厂商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是包装公司、企业走向绿色包装的步,正如ISO9000要求建立"质量体系"一样。它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策划环境活动,实施环境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等等。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有公司的环境方针、环境策划、实施运行、检查纠正和管理评审等五点。管理体系将保障企业实现"绿色包装"的目的。企业制定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应与自身的属性、规模、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是适当的;并有节省资源、防止污染和遵守有关法规等项的承诺。
包装企业要通过环境认证。根据ISO14000要求,色包装企业必须通"环境认证"(EA),确保企业符合ISO14010~19标准的要求。质量认证侧重产品的自身质量,而环境认证则侧重产品的"环境质量"。对于包装厂家而言,光有"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回收再用"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有EMS体系并通过国家机构的认证。我国一些精明的厂家已经通过环境认证。
包装物应有环境标志。环境标志(EL)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标志",今后在实行的是由ISO推出的三种环境标志--Ⅰ型、Ⅱ型和Ⅲ型。ISO14000规定的Ⅰ型标志叫"生态标志",它是根据各个国家的生态情况而定,因而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会有较大的差异。Ⅱ型标志是企业"自我声明"式的"信息标志",企业将自己的环境方针、环境数据与信息以标签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Ⅲ型标志是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志",用具体的数字指标和线段同时进行标示,较为直观方便。各国政府机构将向用户或消费者*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包装。
包装企业要由有关部门对自身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称之为环境行为评价(EPE),其结果用"环境行为指数"(EPIS)来表征。评价结果将帮助包装企业选择节省资源、防止污染、利用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系统,从而迈上新台阶
包装产品要进行寿命周期评价。所谓寿命周期(LifeCycle)是指"产品(包装)从材料开采→加工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利用→废弃处理""从地球中来再回到地球中去"的全过程,亦译作"生态循环"或"生态圈"。制造任何一种产品,必先"投入"材料能源人力等等,然后"产出"产品。这个产业"产品"必然包括需要的产品和废物、排泄物等。因此,ISO14000要求包装企业必须对包装进行上述"全过程"的寿命周期评价(LCA),以便进行"全过程"的控制,采取"零污染"或"清洁工艺",生产出"绿色产品",达到"绿色包装"的标准。
根据中国包装业协会数据分析显示,*每年包装销售额为5000~6000亿美元左右,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2%。通常发达国家的包装工业在其国内属于第九或第产业,发展中国家的包装工业和产品的年增长率达10%以上。到2014年,包装市场规模将从2009年的4290亿美元增至5300亿美元,其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经济增速。
我国出口产品包装与*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因包装问题每年减少外汇收入约1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包装不符合绿色要求造成的,因此,大力提倡和发展绿色包装已刻不容缓。
作为新兴的绿色包装产业,在我国刚刚兴起多数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在数量、价格和质量上不能满足,形成不了品牌效应。政府应抢抓机遇,调整经济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绿色包装规模化生产。要强化对绿色包装生产企业的激励,在项目审批、市场准入、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如减免绿色包装产品税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对企业投入,对行业重点科研开发项目划拨科研经费等。
提高绿色包装意识。目前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小、低价出口等问题,而绿色包装由于要采用一些新材料、*工业技术、势必造成前期成本投入增加,不少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太重视绿色包装等问题。但是我国产品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树立绿色营销的理念,进一步认清绿色包装在流通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应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绿色环保已深入人心。包装行业也不例外,要从单纯依靠量的增长、扩大产能的发展,转向依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优化调整结果上,逐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在零售商的要求、公众的意识、经济压力(特别是石油产品)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绿色观念已经渗透到了包装的方方面面。那么包装企业实现绿色已经是势在必行。
包装厂商要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建立"环境管理体系"(EMS),是包装公司、企业走向绿色包装的步,正如ISO9000要求建立"质量体系"一样。它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策划环境活动,实施环境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等等。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有公司的环境方针、环境策划、实施运行、检查纠正和管理评审等五点。管理体系将保障企业实现"绿色包装"的目的。企业制定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应与自身的属性、规模、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是适当的;并有节省资源、防止污染和遵守有关法规等项的承诺。
包装企业要通过环境认证。根据ISO14000要求,色包装企业必须通"环境认证"(EA),确保企业符合ISO14010~19标准的要求。质量认证侧重产品的自身质量,而环境认证则侧重产品的"环境质量"。对于包装厂家而言,光有"节省资源、减少污染、回收再用"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有EMS体系并通过国家机构的认证。我国一些精明的厂家已经通过环境认证。
包装物应有环境标志。环境标志(EL)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标志",今后在实行的是由ISO推出的三种环境标志--Ⅰ型、Ⅱ型和Ⅲ型。ISO14000规定的Ⅰ型标志叫"生态标志",它是根据各个国家的生态情况而定,因而在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会有较大的差异。Ⅱ型标志是企业"自我声明"式的"信息标志",企业将自己的环境方针、环境数据与信息以标签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Ⅲ型标志是产品的环境"质量标志",用具体的数字指标和线段同时进行标示,较为直观方便。各国政府机构将向用户或消费者*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包装。
包装企业要由有关部门对自身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称之为环境行为评价(EPE),其结果用"环境行为指数"(EPIS)来表征。评价结果将帮助包装企业选择节省资源、防止污染、利用新技术和新的管理系统,从而迈上新台阶
包装产品要进行寿命周期评价。所谓寿命周期(LifeCycle)是指"产品(包装)从材料开采→加工制造→流通使用→回收利用→废弃处理""从地球中来再回到地球中去"的全过程,亦译作"生态循环"或"生态圈"。制造任何一种产品,必先"投入"材料能源人力等等,然后"产出"产品。这个产业"产品"必然包括需要的产品和废物、排泄物等。因此,ISO14000要求包装企业必须对包装进行上述"全过程"的寿命周期评价(LCA),以便进行"全过程"的控制,采取"零污染"或"清洁工艺",生产出"绿色产品",达到"绿色包装"的标准。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拥抱无限,包装可持续未来——奥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ESG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以“改善无止境 卓越无上限——奥瑞金的方法和路径”为专题,深度挖掘奥瑞金人实现价值创造的根本方法,呈现奥瑞金“知行合一,臻于至善”的改善文化,彰显奥瑞金不断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2025-05-08 14:27:20
- 7368
-
【通知】2025年度广东省绿色低碳包装技术企业评价工作现已开始!
今年,广东省包装技术协会和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将继续根据《绿色低碳包装企业评价准则与规范》(T/GDBZ 018—2023、T/GDCPA 010—2023)在全省开展广东省绿色低碳包装技术企业评价工作。- 2025-05-08 14:16:47
- 7501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