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千年技艺 桑皮纸手工制作濒临失传

2014-04-17 10:37:13中国包装网 阅读量:2010 我要评论


  【ppzhan摘要】2008年,*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中,王柏林的桑皮纸制作技艺榜上有名,王柏林也成为*确定的非遗传承人。
  
  桑皮纸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因手工制作程序繁杂辛苦而濒临失传,故宫大修使其制作工艺被唤醒,来自岳西小山村的王柏林便是这传承者。在这个偏僻小山村,45岁的王柏林是这里一位地道的农民,他一年到头在自己简陋而昏暗的桑皮纸槽间里忙碌着,他要把藏在深山濒临失传的手工制作桑皮纸绝活,原汁原味地再现出来,通过一系列的工序,做出为故宫大修的*材料。
  
  唤醒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的记忆,得益于故宫大修。自2002年起,故宫对内部装饰进行修复,其倦勤斋内通景画的修缮,必须完全按照传统工艺流程进行。倦勤斋通景画是全国范围内留存至今规模大的内装饰通景画,一共70余张约170平方米。那层贴裱在画面背后的是乾隆“高丽纸”,找到与之材质相同的纸是这次修复的关键。为了寻找这种材质的纸,两年来,故宫专家跑遍了国内外的许多纸张产区都没有找到。
  
  王柏林得知后,重新操起了单传七代的手工造纸绝活,造出样品送往北京候选。国家纸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他的桑皮纸进行检验,结果均达到了标准值。其耐折度更是高达9000多次,是人民币用纸的3倍。专家们后达成一致意见,王柏林手工造出的100%纯桑皮纸堪与乾隆年间的高丽纸相媲美。因此,故宫博物院文保*决定选用王柏林生产的桑皮纸。自2005年以来,王柏林作为生产厂家,为故宫大修提供桑皮纸。2010年,颐和园修复工程启动,王柏林又接到定点生产订单。到目前为止,他累计已向故宫和颐和园两处工程输送桑皮纸60多万张。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原安徽潜山县后北乡(现岳西县境内)一带就有手工制作桑皮纸的纸坊,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气候温润,植物种类繁多,有着造纸业所需要的丰富原料、辅料。境内河流落差较大,适宜安装水碓,用来粉碎、软化造纸原材料。桑皮纸采用纯手工生产,大特点是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制鞭炮和文化工艺品。汉皮纸与桑皮纸的工艺相近,成品纸质也相类,唯不同之处在于选用的材料不同。
  
  “制作桑皮纸需要选材、剥皮、出青、揉挤等30多道工序和流程,每道工序都大有讲究。”王柏林介绍到,如桑树皮要在每年的惊蛰之后、清明之前采集为好,纸槽用水须用本地深井地下水为佳,捞纸环节则全凭纸工靠个人经验和多年练就的手感去把握。因为手工制造桑皮纸是件苦差事,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学习,尤其是年轻人更不愿意接触。
  
  “机械化大生产导致了传统手工造纸业的严重萎缩:大量手工造纸作坊关闭,许多身怀*的民间造纸业艺人迫于生计纷纷转行。”王柏林惋惜地说,现如今,整个毛尖山乡方圆百里内,只有他一个人还在承袭祖业,坚守传统。
  
  桑皮纸在传统古画修复方面是其它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如今,我的桑皮纸已成功注册“毛尖山牌”商标,手工制作工艺已被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各级政府重视。如今我建厂房、制器具、选传承人等,都有了项目经费予以保障。”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