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明灯自检 印企管理层的质检控制
2014-11-18 10:57:51科印网阅读量:1846 我要评论
导读:在市场环境复杂、印刷设备趋于同质化的今天,印刷企业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战略思维的同时,始终将印刷质量控制当作要务来抓。
“成本核算”错乱症
印刷企业如何进行印刷质量控制?这决不是设置质检部门、配一套质量检测工具,或是进行一次标准化认证就能解决的问题。质量控制这个话题在行业内谈了这么多年,但真正能做好印刷质量控制,保证印刷品稳定的印刷企业又有多少家呢?
当然若想真正做好印刷质量控制,印刷企业必须先有软硬件设备上的投入。此时,印厂老板们可能要很自然地去衡量这些投入需要多耗费多少成本?到底值不值?
从中小印刷企业的短期收益来看,也许印刷品质量对收益的影响不大,老板们也就始终下不了决心去升级印刷质量控制系统。而在大中型印刷企业中,已经有不少*踏入了印刷质量控制与收益的良性循环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良好的资本优势,保证了印刷生产的良性循环,在印刷质量控制系统上的投入必然带来了生产成本的节约和客户的回报。
在印刷质量控制方面做得好的企业,能够大大减少反复制版、反复打样、印刷前反复调机的次数,显著缩短了从打样到印前准备再到正常印刷整个流程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印刷生产效率,从时间成本、物料成本、能耗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多方面节省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客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是花多少营销成本都换不来的。
“标准化认证一劳永逸”综合症
行业内存在这么一种误解,常常容易在印刷质量控制与印刷标准化之间划等号。印刷标准化确实是能达到印刷质量稳定的一种方法,但与印刷质量控制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于国外40多年的印刷标准化历程,我国对印刷标准化的研究还不到20年,有相当一部分印刷企业对印刷标准化的认识还很不充分。部分印刷企业甚至唯标准论,认为只要达到了各种标准化认证,企业就把印刷质量控制好了。殊不知对于标准化认证,是使用特定的纸张、油墨,只针对一台印刷机来执行,若想真正达到整个企业的印刷质量稳定,需要员工树立质量控制的理念和使用质量检测工具的习惯,遵循这样的控制方法,并一直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坚持下去。
由此看来,印刷质量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和整个流程的数据化、标准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印刷企业应该制订严谨的印刷工艺操作规范,若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数据可依、有标准可查,那实现印刷标准化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质检工具选择”恐惧症
在传统印刷生产工艺中,印刷质量往往在产品完成后,通过抽检来进行品控。随着CTP技术和数码打样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少印刷企业已实现了印刷流程数字化,这也进一步让印刷质量控制变得简单、。尤其是在印刷环节,进行在线的数据测量和调整,可以大大提高印刷品准确复制率。
当然,印刷过程中有效数据的获取必然需要给力的工具配合。很多企业的尴尬就在于抱有提升质量控制效率的诉求,却不知如何量力而出,便捷、地实施。
振奋人心的消息是,近期科印网、印贸网、爱色丽、天保利特联合推出了“印刷质量控制新视角打响印刷机长升级战”活动。针对印刷行业对质量控制的迫切需求,活动力图从问题源头上破解企业印刷质量控制的难题,同时强力*三大重量级“机长利器”:IntelliTrax全自动色彩控制扫描解决方案、EasyTrax半自动色彩扫描系统、eXactScan手持式颜色测量扫描解决方案,帮助印刷企业进一步提升印刷质量控制方法,提升生产效率,真正达到印刷质量控制与成本节省的平衡。
总而言之,印刷质量控制不是一个文件、一台*设备、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印刷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检查和改进机制,来自于印刷生产中一点一滴地探索和积累。
“成本核算”错乱症
印刷企业如何进行印刷质量控制?这决不是设置质检部门、配一套质量检测工具,或是进行一次标准化认证就能解决的问题。质量控制这个话题在行业内谈了这么多年,但真正能做好印刷质量控制,保证印刷品稳定的印刷企业又有多少家呢?
当然若想真正做好印刷质量控制,印刷企业必须先有软硬件设备上的投入。此时,印厂老板们可能要很自然地去衡量这些投入需要多耗费多少成本?到底值不值?
从中小印刷企业的短期收益来看,也许印刷品质量对收益的影响不大,老板们也就始终下不了决心去升级印刷质量控制系统。而在大中型印刷企业中,已经有不少*踏入了印刷质量控制与收益的良性循环圈。*的质量管理理念和良好的资本优势,保证了印刷生产的良性循环,在印刷质量控制系统上的投入必然带来了生产成本的节约和客户的回报。
在印刷质量控制方面做得好的企业,能够大大减少反复制版、反复打样、印刷前反复调机的次数,显著缩短了从打样到印前准备再到正常印刷整个流程的时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印刷生产效率,从时间成本、物料成本、能耗成本、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等多方面节省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客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这是花多少营销成本都换不来的。
“标准化认证一劳永逸”综合症
行业内存在这么一种误解,常常容易在印刷质量控制与印刷标准化之间划等号。印刷标准化确实是能达到印刷质量稳定的一种方法,但与印刷质量控制还是有区别的。
相比于国外40多年的印刷标准化历程,我国对印刷标准化的研究还不到20年,有相当一部分印刷企业对印刷标准化的认识还很不充分。部分印刷企业甚至唯标准论,认为只要达到了各种标准化认证,企业就把印刷质量控制好了。殊不知对于标准化认证,是使用特定的纸张、油墨,只针对一台印刷机来执行,若想真正达到整个企业的印刷质量稳定,需要员工树立质量控制的理念和使用质量检测工具的习惯,遵循这样的控制方法,并一直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坚持下去。
由此看来,印刷质量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整体的解决方案和整个流程的数据化、标准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印刷企业应该制订严谨的印刷工艺操作规范,若把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有数据可依、有标准可查,那实现印刷标准化必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质检工具选择”恐惧症
在传统印刷生产工艺中,印刷质量往往在产品完成后,通过抽检来进行品控。随着CTP技术和数码打样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不少印刷企业已实现了印刷流程数字化,这也进一步让印刷质量控制变得简单、。尤其是在印刷环节,进行在线的数据测量和调整,可以大大提高印刷品准确复制率。
当然,印刷过程中有效数据的获取必然需要给力的工具配合。很多企业的尴尬就在于抱有提升质量控制效率的诉求,却不知如何量力而出,便捷、地实施。
振奋人心的消息是,近期科印网、印贸网、爱色丽、天保利特联合推出了“印刷质量控制新视角打响印刷机长升级战”活动。针对印刷行业对质量控制的迫切需求,活动力图从问题源头上破解企业印刷质量控制的难题,同时强力*三大重量级“机长利器”:IntelliTrax全自动色彩控制扫描解决方案、EasyTrax半自动色彩扫描系统、eXactScan手持式颜色测量扫描解决方案,帮助印刷企业进一步提升印刷质量控制方法,提升生产效率,真正达到印刷质量控制与成本节省的平衡。
总而言之,印刷质量控制不是一个文件、一台*设备、一次性的工作,它需要印刷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检查和改进机制,来自于印刷生产中一点一滴地探索和积累。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博斯特在深圳研讨会面向大中华区上线BOBST Connect,聚焦软包装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深入探讨了行业当前面临的核心议题: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 2025-05-07 14:04:50
- 9221
-
关于“开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油墨相关固体废物修订建议调查”的通知
为回应行业诉求,协会携手《名录》编制组,启动油墨行业固废精准分类与风险管控研究,特开展此次调研。- 2025-04-28 13:46:09
- 15035
-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油墨分会决定于2025年5月21-24日在泰安召开2025全国油墨行业统计分析工作会议。
- 2025-04-27 14:10:14
- 13612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