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强质检促发展 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

2018-03-27 09:48:01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阅读量:3263 我要评论


导读:3月15日,国家*印刷发行司联合总局质检中心在京召开全国印刷复制管理暨出版“3?5”质检活动座谈会。当天下午,来自各地产品质检机构的代表近50人共聚一堂,以“补质检工作短板,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质检领域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

  3月15日,国家*印刷发行司联合总局质检中心在京召开全国印刷复制管理暨出版“3·15”质检活动座谈会。当天下午,来自各地产品质检机构的代表近50人共聚一堂,以“补质检工作短板,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质检领域关注的问题展开讨论。
 
  地方出版产品质检机构2017年开展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地方质检机构要在哪些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如何通过质检工作促进地方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会上听到了如上问题的答案。
 
  质检工作硕果累累
 
  2017年的“3·15”质检活动相比往年,呈现出了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效果?总局质检中心主任王冰在会上表示:“过去的一年中,‘3·15’质检活动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高度重视、创新方法,积极开展活动,呈现出如下特点:认识到位,积极落实抽查任务;聚焦问题,着力改进薄弱环节落实职责,全面强化质量管理。”
 
  “通过这几年,特别是去年一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家对质检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意义,特别是质检体系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认识,各地质检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总局质检中心副主任田森结合多次深入一线进行质量督导与抽查活动的经验,在会议伊始如是说。
 
  记者从各地质检机构负责人的发言中听到,2017年各地质检机构硕果累累。
 
  浙江省印刷产品质量检验站站长沈建国介绍,浙江2017年主要围绕着出版产品质量检测综合平台的运行和建设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了一系列监督工作,其中包括让出版物印刷企业提供两个以上的质检机构报告。虽然总局并没有对此提出相应要求,但浙江对自身严格要求积极开展监督工作。据统计,今年2—3月,浙江共调查验收500家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另一方面,质检站通过检测结果为出版单位和印刷企业提供第三方数据,推动浙江省印刷业转型升级,为全省出版物印刷产业做好服务工作,不断加强检验站的自我造血功能。
 
  2017年江西省出版物质量监督中心的各项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了一系列督查检测活动。在总局质检中心与江西省新闻出版*的帮助下,监督中心加强设备建设,投资60余万元购置新设备。该中心质检员万烨介绍,2018年,江西将继续围绕两个重点开展工作,一是围绕“3·15”质检活动强化质量日常监督检测,二是加强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
 
  山东省新闻出版*出版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着力加强自身检测能力建设,质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据检测中心主任吕冬梅介绍,随着检测能力的加强,中心越来越受到总局和山东省局的重视,一些专项活动的任务都交由质检中心负责开展。吕冬梅总结了“三个越来越”:一是越来越受重视,一方面来自山东省局*,一方面来自印刷企业和出版单位;二是检查范围越来越广,抽检范围不只是总局布置的任务,还有很多自选任务;三是质检结果运用越来越到位。
 
  补质检工作短板
 
  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实时检测与日常服务相结合是各级质检机构一直以来的工作方式,而“3·15”质检活动正是总局质检中心及各级质检机构推动各项工作走向完善的重要契机,从各地方质检机构负责人口中,记者也听到了质检机构在不断补齐自身质检工作短板中所取得的成绩。
 
  2017年的“3·15”质检会上,总局通报了检测能力有待加强的10个省份,湖北便在其中。据湖北省印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负责人王向利介绍,湖北省局接到通报后,高度重视,在总局质检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湖北省正在加快成立质检中心。同时,湖北注重到兄弟省份考察调研。去年12月,检验站人员前往江西和湖南质检中心考察学习。“我也经常向各地质检工作做得较好的省份取经学习,如与江苏、河南、安徽质检中心主任联系,向他们咨询业务问题。”王向利在会上说。2017年7月底,湖北省局抽调业务专家到各出版社库房抽查检测。“虽然专家们具有一定的性,但由于缺少专业检测仪器,检测能力有限,准确性和公信力仍然不够,下一步湖北将加强硬件能力的提升。”王向利表示。
 
  陕西的质检规模与设备较为成熟。据陕西省印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马振军介绍,陕西在2017年前半年便投入30万元开展非法出版物鉴定工作,共检测品种100多个。同时,陕西大力开展人才引进工作,招收2名本科生及3名研究生学历人员,丰富质检中心的人才储备。
 
  山东则从优化人才结构、完善资质认定、加强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补齐自身短板。吕冬梅介绍,2016年山东质检中心顺利完成了28项相关项标准的439项质量技术参数CMA资质认定,覆盖出版产品印装和环保检测项目。2017年,中心又从全省规模以上出版物印刷企业吸收35名质检专家充实到省质检专家库,质检队伍进一步扩大,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加强全省出版物质检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了使检测结果尽可能准确、公平和公正,山东不断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实验室的技术检测能力。在实验室之外,中心与齐鲁工业大学开展实验室共建项目,同时对出版物质量进行检测。“通过两个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对比,我们确保中心所出的检测结果公正和准确。”吕冬梅解释道。
 
  由于编制和资金的原因,部分质检站也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与会代表呼吁,希望主管部门能够更加重视印刷品质量检测工作,适当进行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使得质检工作更好开展下去,使质检站在以后的建设和印刷品监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补质检短板,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明确了质检机构在促进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目标和责任所在,也就是明确了质量管理工作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浙江省是印刷大省,有1万多家印刷企业。沈建国对质量管理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的感受颇为深刻。他说:“历年的‘3·15’活动都是促进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在产业发展上,‘3·15’活动强调了落实高质量需要高标准,高质量需要好的监管,高质量需要高素质。”何为高标准、好的监管、高素质?沈建国对此进一步加以解释,“3·15”活动强调了印刷企业红线,就是要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印刷管理制度;好的监管就是奖优罚劣,不让劣币驱逐良币;高素质就是说让企业接受质量方面的培训。
 
  安徽省印刷产品质量检测站副站长张晓云介绍,安徽质检站自正式开展质检工作后,把总局布置的任务分成了7个专项来做,也就是进行了任务的细化分解,以质量检测为抓手,推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出版产品审读检测中心主任于斌是质检工作战线的老兵,他认为,随着“3·15”质检工作的开展与深化,促使出版单位形成了一种良性的选择趋势,即择优趋势,这对地方印刷业的良性发展有促进作用。他以黑龙江省的某印刷企业为例介绍说,该企业一年可承印本省出版物印制任务的60%,而之所以能够达到这样的业务量,主要原因并非是印刷价格低,而是该印刷企业印制质量好、生产周期快。
 
  2017“3·15” 质检成效
 
  2017年质检活动主题为“双随机、再提高”,旨在加强整改和培训,巩固“一提高”成果,实现图书印制质量的“再提高”。同时,对三科教材进行抽查检测,一并纳入“3·15”质检活动中。
 
  “双随机”抽查情况:对天津、内蒙古、江西等10个省(区、市)以及部分*和军队系统在京单位等共100家出版单位进行图书印制质量抽查,抽查图书500种、10676册,涉及240家印刷企业。结果显示,有115册图书印制质量不合格,单册质量合格率为98.92%,有10种图书批质量不合格,批质量合格率为98.00%。
 
  “再提高”实施情况:细化整改方案,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判定标准。从检测结果看,在从严判定的情况下,开胶散页类问题与2016年相比有所改善。
 
  三科教材抽查情况:对8个省(市)的9家三科教材发行单位和30所中小学校进行抽检,共抽取1356册,涉及印刷企业19家。经检测,全部样品的印制质量单册及批质量合格率为100%,环保质量符合率为100%。
 
  ★主要效果★
 
  认识到位,积极落实抽查任务。活动启动后,各地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迅速行动,有29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局长或分管局长担任组长的活动*小组,并带队到出版、印刷一线开展督查调研,对发现的质量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同时,各地及时将三科教材印制质量抽查检测纳入“3·15”质检活动,并作为重点保障的工作在1个月内圆满完成抽查检测任务。
 
  聚焦问题,着力改进薄弱环节。根据“再提高”活动主题,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推动整改和提高。如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地按照新的检测要求,对抽样产品进行粘结强度测试,定量分析,定向组织整改;北京根据出版产品跨地域承印的特点,协调天津、河北建立京津冀协同质量监管机制,联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落实职责,全面强化质量管理。各地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将出版产品质量管理作为强化行业监管的重要手段。如安徽对抽查中发现批质量不合格的3家责任单位分别给予行政处罚;黑龙江、广西、四川等地通过召回不合格品、约谈责任单位、通报检测结果等方式,强化企业质量意识、落实监管职责。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