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
2019-12-02 13:08:10废塑料新观察阅读量:4200 我要评论
【包装印刷产业网 国内新闻】*以来,不同形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在居民生活中被广泛使用,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的发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装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资源环境压力。
2019 年 11 月 22 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的一句话,又平地掀起了一阵波澜:“*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
据悉,这次 “限塑令” 升级将会把矛头对准一次性包装袋、快递餐盒以及农用地膜等这些新常态下的新焦点。
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上,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任树本透露:“*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
很快,市场有了反馈。不少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的相关概念股迎来高走态势。可见新版 “限塑令” 即将发布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新版“限塑令”是否会在主要打击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加大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支持力度,也是业界很关心的点。
生活各方面,一边无法舍弃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一边又在越来越强烈的环保意识中明白传统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中国旧版“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执行已有11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日益凸显。近些年,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大量新增业态产生了大量塑料消耗。
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封套约57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国内使用的包装胶带一年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再以网络订餐为例,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3.58亿人,2019年将超4亿人,若4亿人每人订一次餐,一次需4个餐盒,一年就产生了16亿的餐盒数量。
因此,这次新版“限塑令”的出台将受到更广泛的期待。
可以预见,在近期国家政策红利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等利好下,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或将持续走强,替代一部分塑料的使用,如各类包装袋、快递餐盒、农用地膜等。
就目前看,新版 “限塑令” 是否会在主要打击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加大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支持力度,也是业界很关心的点。
回头再来看 2008 版的“限塑令”,塑料制品本身回收价值无法提高,回收渠道也未贯通。种种原因叠加,让 2008 年带着 “期望” 而来的 “限塑令” 在 10 年后被打上 “收效甚微” 的标签。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
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
……
不少专家也对这个问题做过回应。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忠云表示,“目前的‘限塑令’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这是不够的”。
“只要市面上没有比它更方便的替代品出现,塑料袋就会一直*泛滥、使用下去”一味限制和禁止“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会很明显”,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车振明也如是说。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等应优先选择可降解塑料制品,国家也应制定外卖塑料餐盒质量标准,通过标准介入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黎认为:“‘限塑令’很有意义,但不能只停留在倡导层面,也要更加注重强制性的要求。”
2008 版的 “限塑令” 只是一个过渡期,为更严格的政策做了试点。
目前增长较快的一次性餐盒、包装塑料垃圾是随着新兴的外卖行业和电商行业而在 “一夜间” 崛起的,谁也无法预知这样的发展。
上一版“限塑令”后,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经从 20% 降到了 3% 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 20 万吨,成效有,但是打了折扣。
究其根本原因,缺乏合适的替代品。
2019 年 11 月 22 日,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的一句话,又平地掀起了一阵波澜:“*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
据悉,这次 “限塑令” 升级将会把矛头对准一次性包装袋、快递餐盒以及农用地膜等这些新常态下的新焦点。
11月2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9中国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年会上,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司长任树本透露:“*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
很快,市场有了反馈。不少生物降解塑料研究的相关概念股迎来高走态势。可见新版 “限塑令” 即将发布的消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新版“限塑令”是否会在主要打击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加大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支持力度,也是业界很关心的点。
生活各方面,一边无法舍弃塑料制品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一边又在越来越强烈的环保意识中明白传统塑料制品,尤其是一次性塑料制品会给环境带来的危害。
中国旧版“限塑令”自2008年6月1日起正式执行已有11年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日益凸显。近些年,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大量新增业态产生了大量塑料消耗。
2018年全国快递业共消耗编织袋约53亿条、塑料袋约245亿个、封套约57亿个、包装箱约143亿个、胶带约430亿米,国内使用的包装胶带一年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再以网络订餐为例,2018年中国外卖用户规模达3.58亿人,2019年将超4亿人,若4亿人每人订一次餐,一次需4个餐盒,一年就产生了16亿的餐盒数量。
因此,这次新版“限塑令”的出台将受到更广泛的期待。
可以预见,在近期国家政策红利及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等利好下,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或将持续走强,替代一部分塑料的使用,如各类包装袋、快递餐盒、农用地膜等。
就目前看,新版 “限塑令” 是否会在主要打击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同时,加大对可降解塑料产品的支持力度,也是业界很关心的点。
回头再来看 2008 版的“限塑令”,塑料制品本身回收价值无法提高,回收渠道也未贯通。种种原因叠加,让 2008 年带着 “期望” 而来的 “限塑令” 在 10 年后被打上 “收效甚微” 的标签。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
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
“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 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旅客列车、客船、客车、飞机、车站、机场及旅游景区等不得向旅客、游客提供超薄塑料购物袋(包装袋)”
……
不少专家也对这个问题做过回应。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忠云表示,“目前的‘限塑令’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这是不够的”。
“只要市面上没有比它更方便的替代品出现,塑料袋就会一直*泛滥、使用下去”一味限制和禁止“会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会很明显”,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车振明也如是说。
“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等应优先选择可降解塑料制品,国家也应制定外卖塑料餐盒质量标准,通过标准介入逐步淘汰不可降解塑料”,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武汉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黎认为:“‘限塑令’很有意义,但不能只停留在倡导层面,也要更加注重强制性的要求。”
2008 版的 “限塑令” 只是一个过渡期,为更严格的政策做了试点。
目前增长较快的一次性餐盒、包装塑料垃圾是随着新兴的外卖行业和电商行业而在 “一夜间” 崛起的,谁也无法预知这样的发展。
上一版“限塑令”后,我国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经从 20% 降到了 3% 以内,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袋使用量年均减少 20 万吨,成效有,但是打了折扣。
究其根本原因,缺乏合适的替代品。
原标题:*将发布新的“限塑令”,同时研究包装绿色化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从2038年1月1日起,包装的可回收再生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必须至少达到B级才能投放市场。
- 2025-04-23 11:45:35
- 11124
-
此次案例征集面向各类具有特色和行业引领性的包装材料企业、包装智能装备企业、产品包装制造企业、供应链企业、品牌企业、包装研究机构等。
- 2025-04-22 14:18:38
- 11684
-
2025海天华南总部开放周第三日,智能制造浪潮再掀高峰!现场人潮涌动,各大行业展区设备运行流畅,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观看。
- 2025-04-21 11:37:20
- 12721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