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斤斤计较” 3D打印让卫星更精巧
2022-12-05 14:47:36化工仪器网阅读量:26614 我要评论
【包装印刷产业网 国内新闻】航天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象征着人类对于宇宙的渴望。而航天技术的发展则影响着人类涉足宇宙的距离,因此一直以来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航天技术中,人造卫星(以下简称:卫星)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作为一种无人航天器,卫星是目前人类探索宇宙、在宇宙中进行研究工作以及从宇宙监测地球或其他星球的重要工具。据数据统计,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卫星同时也是航天科研中发展受阻较为严重的一个领域。尽管就目前而言,卫星发展速度快、发射数量多并且用途广泛,但是随着卫星网络的不断完善以及人类涉足宇宙的距离越来越远,卫星对于功能以及性能的需求也开始越来越高。但是体积和重量却成为了限制卫星进一步提升的干扰因素。卫星的重量每增加一点,它的费用以及发射难度就会提高很多。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提升卫星的性能,就需要增加或者精进卫星的载荷,而卫星载荷也是卫星重量的来源。
那么这一干扰因素有没有突破口呢?答案自然是有。事实上,目前卫星对于空间的利用并没有达到饱和,而卫星中的结构材料是优化卫星体积以及重量的关键所在。
卫星的结构材料并不具备功能性,其主要作用是将卫星的元器件组装在一起,因此许多时候只需要考虑强度问题便可以了。换言之如果能够寻找到重量更轻的结构材料,那么在不改变原本载荷、不降低卫星功能性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卫星的减重了。不过事实上,这还不是全部。为了考虑装配,目前的卫星制造模式是将其中各个模块分离制造,再装配集成,这种类似模块化的设计其实会浪费一部分的结构空间。因此如果将各个独立的模块直接在结构材料生产的过程中直接以更加优化的布局安装进去,就能够实现电路、元器件和功能材料的一体性,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结构材料的使用从而起到减重的目的,并且还能有效的缩小卫星体积。
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些呢?3D打印或许是现阶段一个合理的方案。在醉经南京举办的第二届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中就提到了关于3D打印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其中微纳卫星就应用了3D打印,将微纳卫星的导电线路内生成型于结构体内部,再嵌入一些功能载荷,实现“结构—电路—器件”一体化3D打印制造,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卫星的体积以及,真正意义上,在寸土寸金的航天器上实现了进一步的“地”尽其用。
不过与此同时,这项技术的成熟也标志着新挑战的到来。尽管3D打印在航天器制造中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针对3D打印的耗材浪费,以及打印结构在极端太空环境下的牢固性或者说强度问题却无法获得绝对的肯定。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除了探讨卫星结构的优化,关于3D打印在内,新型制造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关乎着能不能让卫星有更多的提升。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从德国到中国深圳:Formnext全球增材制造盛宴,Formnext Asia大湾区接棒引领3D打印未来
Formnext Asia深圳展将于2025年8月26日至28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25-02-24 10:47:48
- 17417
-
亚洲国际模具展 — 广州站2025同期活动将呈献模具制造和加工领域前沿进展
亚洲国际模具展 — 广州站将于2025年2月25至27日重返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3.1展厅。- 2025-01-21 14:20:31
- 18897
-
市场研究:火爆的3D打印农场,“卷”出制造业新业态,Formnext Asia深圳3D打印农场大会掀起浪潮
从2024年开始火爆国内的3D打印农场,已经成为年轻创业者、斜杠青年掘金的梦想之地。- 2025-01-15 11:00:36
- 20521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