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环会
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行业动态

4D打印、5D打印要来了!我国增材制造应用扩大,技术越来越“吃香”

2023-04-10 14:34:16智能制造网整理阅读量:19622 我要评论


导读:2022年,我国3D打印装备占全球产规模的17%。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介绍到,4D打印乃至5D打印的概念和研究也开始出现。

  【包装印刷产业网 行业动态】工业4.0时代,工业技术被赋予更多科技力量,走上了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道路。增材制造作为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前沿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为行业技术创新提供诸多崭新途径。
 
  4月2日,在第二届中国产业链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介绍到,3D打印(增材制造)这个市场并不大,但“3D打印+”放大了它在制造业中的直接经济效益。此外,4D打印乃至5D打印的概念和研究也开始出现。
 
  另据沃勒斯报告统计,2022年全球3D打印的产业规模达到95.3亿欧元,其中金属增材制造市场规模约为30亿欧元,增长幅度超过20%,其中我国3D打印装备占比17%。
 
  在国内增材制造上市企业中,铂力特、有研粉材、华曙高科等围绕有色金属粉体材料和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推动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大。
 
  随着2023年制造业全面复苏,这三家上市企业也纷纷传出增材制造生产基地开建、投产等好消息!
 
  铂力特:
 
  近日消息,位于西安市高新区的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E地块的设计规划图已顺利完成报建审批,工程即将开建。据悉,该项目为四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6.32万平方米,拟建设高品质金属3D打印原材料粉末生产线、高效和高精度金属3D打印定制化产品生产线。
 
  有研粉材:
 
  4月4日,有研粉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称,位于重庆市綦江区桥河工业园区的粉体材料基地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目前处于试生产阶段,预计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10月25日开工奠基,总投资一亿元,建成后年产能达12000吨。此外,该项目的投产也将进一步完善有研粉材铜基粉末在国内市场的整体布局。
 
  华曙高科:
 
  1月5日,华曙高科新材料基地一期项目在湖南益阳正式建成投产。随着一期项目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夯实华曙高科3D打印设备、材料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满足华曙高科国内和海外用户不断增长的新材料多样化需求。公开数据显示,华曙高科一直以来专注于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和高分子增材制造设备,并提供3D打印材料、工艺及服务。
 
  除上市企业增材制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以地方牵头的增材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也在加速推进,确保项目如期建成交付。
 
  近日消息,位于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项目已局部封顶,将于2024年全面建成。该项目将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环境优良、配套齐全、服务一流的企业产业园和增材制造产业示范区,推动西安高新区3D打印技术和产品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3月17日,桂林高新区七星园铁山工业园的新项目——桂林科创增材制造产业园举行竣工投产仪式。据悉,该产业园项目规划研发和模具制造、注塑和五金生产、精密机加、喷涂印刷、SMT、OEM代工,预计项目建成后产年产值约3亿元。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加快增材制造的技术创新和行业标准化的落地,国家层面积极出台增材制造相关政策。
 
  2023年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9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在规范废旧产品设备再制造上提出,要推广应用无损检测、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技术工艺,提升再制造加工水平。
 
  目前我国增材制造材料行业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体系,2月16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的《2023年国家标准立项指南》提到,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制定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陶瓷、高性能纤维材料、增材制造材料等关键基础材料标准。
 
  随着技术的创新和时间的推移,我国已实现了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由此可见未来,增材制造在制造业的地位将越来越高,行业发展前景将进一步拓宽。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