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行业动态

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多个关键领域打破“卡脖子”瓶颈,实现国产化

2025-02-24 11:29:20智能制造网阅读量:19895 我要评论


  【包装印刷网 行业动态】202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有望在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和伺服系统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加速国产化进程,打破“卡脖子”瓶颈,进一步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以下是具体进展和趋势:
 
  1. 减速器领域的突破
 
  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中的关键,尤其是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近年来,国内厂商在谐波减速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谐波减速器的销量将增长至119万台。同时,RV减速器的国产化率也在逐步提升,尽管目前仍不足30%,但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占有率正在快速追赶。
 
  2. 控制器的智能化升级
 
  控制器是工业机器人的“大脑”,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国内厂商已实现对工业机器人的精准控制和智能决策。例如,汇川技术等企业已将核心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并进入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体系。
 
  3. 传感器的自主化
 
  传感器是工业机器人感知外界的关键部件。国内企业如大立科技、华工科技等已能够独立研发和生产核心芯片和传感器系统。此外,一些企业还在力矩传感器、六维力矩传感器等领域取得突破,支持精细化操作。
 
  4. 伺服系统的国产替代
 
  伺服系统是工业机器人实现精确运动的关键部件。国内厂商在伺服系统领域的技术进步显著,国产伺服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
 
  5. 技术创新与成本降低
 
  2025年,随着核心零部件技术的突破,工业机器人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例如,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率提升,使得成本较进口产品大幅下降。这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市场的普及。
 
  6.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推动
 
  国家持续以“制造强国”战略为引领,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政策支持将加速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预计到2025年,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将显著提升。同时,新能源汽车、3C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工业机器人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7. 产业链整合与产业集群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链不断完善,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系统集成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例如,广东、江苏、浙江等地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推动了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
 
  以上内容由Kimi生成,智能制造网梳理。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