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届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
2025-10-09 13:48:36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微信号阅读量:4235 我要评论
2025年9月19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二届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会议选举98位来自12家院校、76家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行业代表作为专业委员会委员,选举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毛学英、雀巢(中国)大中华区副总裁米谷共同当选主任委员。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参与会议并致辞,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超主持会议。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一届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第二届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工作制度》,总结了第一届乳制品深加工委员会取得的几大成果。
一、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积极响应“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乳制品基础研究,攻克乳制品深加工关键技术,有力推动了我国乳制品工业技术进步。
二、专委会成立以来,累计举办学术论坛、技术交流活动8场,活动覆盖北京、青岛、长沙、杭州等产业聚集地,吸引1000余人次参与,发布科技创新成果73项,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三、专委会锚定“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升级”这一核心使命,聚焦深加工领域,在推动行业创新升级等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突破:在乳蛋白分离、功能活性物质提取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膜分离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推动关键原料、核心技术和装备从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可控。
——积极响应“脱盐乳清粉供给提升计划”: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伊利、蒙牛、飞鹤、妙可蓝多、安徽天凯等10家企业,通过技术升级,逐步实现了国产乳清粉的自主生产。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乳制品行业从依赖进口原料到自主生产加工的跨越,特别是在干酪产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干酪》《膜过滤乳》等8项标准制修订,为厚乳、水解乳蛋白、再制干酪等新兴产品筑牢合规根基,夯实创新发展的制度保障。
——产业协同形成发展合力:首届专委会由中国农业大学、雀巢(中国)有限公司担任主任委员单位,伊利、蒙牛、光明、飞鹤等领军企业积极参与,构建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同时协会携手利乐公司、蒙牛乳业、浙江忠梦昌等多家企业设立乳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助力乳制品深加工“卡脖子”技术突破。
会上,第二届专委会明确提出六大工作方向:一是持续完善深加工产品标准体系,推动《水解乳蛋白》等急需标准落地;二是推进乳制品深加工领域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的设立,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三是扩大国际合作,建立与国际乳品联合会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四是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速实验室技术产业化应用;五是促进产业链协同,为上下游企业搭建资源对接桥梁;六是加强市场调研,精准把握消费需求变化趋势。
第二届乳制品深加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乳制品行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六大重点工作的推进,专委会将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科研成果转化,助力我国乳业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变革的双重驱动下,我国乳制品行业有望加速向个性化、高端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乳制品,推动我国从乳业大国向乳业强国迈出坚实步伐。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奶业也进入新的调整阶段,乳制品消费低迷 ,生鲜乳供大于求的情况依然存在
- 2025-02-28 11:10:27
- 22195
-
本政策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施行,除第10项政策以相关规定时间为止,其余各项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
- 2024-07-26 10:35:26
- 1234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