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2025-10-09 13:48:59国家能源局阅读量:4385 我要评论
2025年是国际能源体系加速重构、全球新兴技术融合赋能的关键战略时期。国家能源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78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是我国能源装备领域首个指导性文件,为应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提供了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指导意见》明确了能源装备技术攻坚路径、产业升级方向和制度保障机制,是我国更高标准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更高效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更高质量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擘画蓝图,构建能源装备创新体系
《指导意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能源战略全局,以全链条思维制定发展路径。《指导意见》面向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两大中心任务,立足我国重大能源装备攻关既有成果,聚焦产业链自主可控与全球竞争力提升双重目标,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大主题,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为核心导向,前瞻性地布局关键领域技术突破路线、重大关键装备制造和未来应用场景;采取“创新驱动、自主可控、分类施策、融合赋能”的原则,制定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全链条战略任务,推动能源装备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领先”跃升,强化能源装备自主可控,系统解决我国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问题;加速推进能源装备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优化能源结构配置,提升系统运行韧性,构建“需求合理化、开发绿色化、供应多元化、调配智能化、利用高效化”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筑牢国家能源安全根基、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二、全链突破,六大任务引领产业跃升
《指导意见》以开发、转换、存储、输送的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为主线,以“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为抓手,系统性地布局了六大战略任务。一是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推进深部复杂地质条件、大型露天连续采剥等煤炭开采装备攻关,推动“两深一非一老”油气装备升级。二是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推动煤电、气电装备升级,加快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转换装备迭代,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等发电装备。三是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攻坚高安全电池储能与长时物理储能装备,规模化发展高安全储能与全链条氢能装备。四是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研制管道压缩与千公里级煤浆输运装备,支撑构建多介质协同、安全低碳的能源输配网络。五是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攻关自主可控智慧调控系统与边缘智能终端,推动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六是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突破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及资源化利用装备,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回收再制造体系,贯通绿色设计、再制造与碳捕集的链条。
三、生态赋能,多措并举激发创新动能
《指导意见》紧扣能源装备产业创新瓶颈,针对企业动力不足、平台支撑薄弱、标准国际话语权缺失等核心制约,整体性地提出优化能源装备创新生态四大措施。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纳入经营考核,国家级平台建设视同利润加回;鼓励民企牵头国家攻关项目,享受更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进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夯实质量与标准根基。推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四全”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质量追溯制度;建立产能监测预警平台,严控低价恶性竞争。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融合发展,深化标准国际化交流合作。三是构建产学研融通平台。布局国家级试验中试平台,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鼓励免收质量保证金;建立“保险补偿+税收优惠”全周期支持政策。四是深化开放合作与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国际组织平台作用,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鼓励企业共建“一带一路”能源项目。加大国家科技项目等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任务部署,超长期特别国债优先支持能源装备更新。
总体而言,《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其时、意义深远,系统构建了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路径。《指导意见》的落实将有效凝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合力,健全产业政策与市场机制双轮驱动,加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全面提升能源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 朱才朝)
原标题:政策解读︱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59家!2025年苏州市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工作成效突出企业名单公示
2025年苏州市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工作成效突出企业名单近日公示,共计59家。- 2025-10-01 08:29:31
- 13841
-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近日印发,要求突破绿色循环材料与修复延寿技术,研制多能互联、节能环保和拆解回收装备,构建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循环利用标准体系,实现从原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再到原料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循环管理体制。
- 2025-09-25 11:31:15
- 13367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