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政策法规

政策领航:食品产业升级呼唤机械装备变革

2025-10-20 11:07:27食品机械设备网阅读量:2409 我要评论


  2025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计划》),明确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导向,通过十项行动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食品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食品机械行业直接承接政策带来的设备需求、技术迭代与生态重构机遇。
 
  一、规模扩张与集群建设:打开设备需求增量市场
 
  《计划》设定的量化目标为食品机械行业勾勒出清晰的市场空间。根据规划,2025至2027年食品加工产业工业产值将逐年攀升至32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增至1350家,同时打造超千亿、500亿级、百亿级多层次产业集群。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必然带来设备新增与更新需求,尤其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中,设备需求或将呈现集中爆发态势。
 
  在产业布局优化行动中,《计划》明确建设多类特色生产加工基地,直接催生专项设备需求。以特色米粉产业为例,南宁、柳州、桂林等核心区的加工基地规模化生产,亟需米粉自动化生产线、熟化灭菌设备等专用装备;新茶饮原料加工聚集基地建设则对茶叶杀青、萃取、浓缩等标准化机械提出刚性需求。而沿海大豆油加工基地、合浦月饼小镇等20余个特色园区的推进,将形成批量设备采购订单,为食品机械企业提供稳定的需求来源。
 
  细分产业的延伸升级更拓宽了设备需求维度。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粮油加工向功能性油脂、新型豆类食品延伸,需要高精度提取设备与深加工生产线;乳制品产业发展奶酪、黄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亟需专用发酵与分离设备。新兴产业培育方面,预制菜产业明确“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物联网监控”,生物制造产业需生物发酵与提取纯化装备,这些细分领域的突破正成为食品机械企业新的增长极。
 
  二、技术创新导向:驱动装备迭代与赛道拓展
 
  《计划》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加快开发多元化食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发展层次。这一导向正倒逼食品机械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迭代。
 
  数字化转型为智能装备开辟新赛道。《计划》提出“深化AI赋能食品加工产业升级”,推动生产全环节数字化管理,鼓励开发“食品生产智能监控溯源”等技术方案。这一要求直接拉动智能装备需求:流程型行业的数字车间建设需要定制化智能生产线,原料管理环节亟需数据采集终端与工业互联网适配机械,而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政策的衔接更要求设备具备二维码高精度印刷与数据同步能力。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例,罗汉果甜甙提取、湿米粉保鲜等技术攻关的产业化,离不开集成智能监控功能的专用设备支撑。
 
  绿色低碳转型催生环保装备需求。《计划》强调“加快绿色节能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推广节水、节能、节粮装备,同时鼓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这为食品机械企业指明两大研发方向:一是节能型设备,如低能耗灭菌机、高效节水清洗设备等;二是资源循环利用装备,例如果蔬皮渣活性成分提取设备、畜禽副产品高值化利用机械等。北海虾滑产业的虾壳利用、南宁水牛乳产业的乳清加工等项目,已释放出明确的环保设备需求信号。
 
  三、产业链协同与政策保障:构建行业发展支撑体系
 
  《计划》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核心思路,通过产业链协同与要素保障措施。
 
  产业链协同机制强化了供需对接效率。《计划》鼓励食品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开发技术方案,这种“需求端—供给端”的直接对接,让机械企业能够精准把握加工工艺需求,开发定制化装备。在企业培优育强行动中,百亿级领军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扩大设备采购规模,而“专精特新”食品企业的成长则创造了个性化设备需求,形成多层次市场格局。这种协同模式与玉米主食化产业中“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机制异曲同工,均通过产业链联动提升装备适配性。
 
  开放合作与要素保障降低了行业发展成本。《计划》推动建设东盟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面向华南西南及东盟的产业集群建设,为食品机械企业提供了跨境配套机遇,有助于拓展外部市场。在资金支持方面,工业振兴资金、专项债等政策为食品企业更新提供资金保障,间接降低机械企业的市场开拓难度;产教融合政策则助力机械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技术人才,解决研发与应用衔接的痛点。
 
  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了行业发展秩序。《计划》提出建立预制菜标准体系,支持全产业链标准建设,这将推动食品企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符合地方特色产业标准的专用设备,如螺蛳粉自动化生产线、六堡茶精深加工机械等,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企业打造细分领域标杆创造条件。同时,标准的统一也降低了设备适配成本,提升了行业整体运行效率。
 
  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食品机械行业将从被动配套转向主动赋能,在支撑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为区域产业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装备支撑。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