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会议活动

2025绿色印刷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2025-11-13 15:10:29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油墨分会阅读量:457 我要评论


  025年10月30-31日,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印刷油墨分会年会暨2025绿色印刷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在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召开。年会以“数字引领、绿色创新”为主题,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与行业创新技术。大会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及行业专家,围绕数字喷墨技术、油墨色彩标准、绿色低碳环保、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分享绿色印刷前沿应用与实践经验,共同探讨行业在绿色化与智能化趋势下的发展路径。
 

 

  一、产业引领  把脉行业新风向
 
  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杨民强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印工协作为拥有一千家直接会员、五万家间接会员的4A级行业组织,长期通过十大品牌活动、行业调研、标准制定、国际展会等方式服务会员、推动行业改革,并深度参与国家战略。未来协会将聚焦结构调整、智能化转型、可靠性提升、多元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国际市场拓展、企业家精神弘扬与行业形象传播八大任务,携手院校与企业共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印刷强国建设。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栗建华指出,印刷业正处于绿色化、数字化加速期,油墨环节的技术升级直接决定绿色目标能否落地;本次大会聚焦绿色印刷产业链,为各方搭建了经验共享、前瞻对话的精准平台,必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此次大会汇聚行业领军人物与专家学者分享的一线经验和前沿思考将为行业明晰方向、破解难题提供宝贵启发。上海版专将以大会为新契机,以产教融合为纽带,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印刷油墨产业在绿色化、数字化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中国印刷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版专力量”。
 
  上海市印刷行业协会会长沈剑毅全面解析了上海印刷业在“绿色化、数智化、融合化”三大方向下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成果。2024年上海印刷业销售收入突破992亿元,同比增长7.93%,绿色低碳与数字智能正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上海印刷业正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ESG体系建设、智能工厂打造与文创IP融合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为构建可持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印刷产业体系提供了“上海样本”。
 
  会展平台端,中国贸易广州展览有限公司项目运营部主管周潇潇介绍,2026年3月华南国际印刷展将升级打造“智能工厂+绿色材料+RFID溯源”实景示范区,预计2200家展商、15万㎡规模,助推绿色供应链上下游精准对接。
 
  二、人才培养  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印刷包装工程系主任乔俊伟系统介绍了学校面向“智能印刷与绿色包装”产业方向,构建“基础扎实、跨界融合、实战驱动、产业适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在印刷包装行业智能化升级浪潮背景下,上海版专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数智赋能、校企协同,打造“订单班”“中国特色学徒制”等定制化培养模式,推动人才能力从“单一技能”向“数智技术+绿色理念+创新思维”融合升级,为印刷包装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印刷类人才培养创新分论坛同期召开,上海市职业教育肖颖印刷媒体技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副处长肖颖主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数字传媒学院院长何颂华,广西新闻出版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黄江,临沂科技职业学院智能制造系负责人高瑞霞,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院长熊伟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官燕燕,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王东东,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院长齐元胜分别做报告和现场发言,共商印刷人才培养新路径、新模式。
 
  三、绿色创新主线之环保方案与标准先行
 
  国家新闻出版署智能与绿色柔版印刷重点实验室、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翟建课题组针对当前包装印刷行业VOCs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适配性问题,提出“真菌-细菌混合生物滤床”最新成果,处理成本降至0.3元/1000 m³,启动周期缩短20天,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经济可行的末端治理方案。
 
  APP(中国)金光集团纸产销售中心总经理曹勇介绍,公司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公司深耕低碳,近些年陆续推出“零碳”系列生活用纸、文化/办公用纸,以及“零塑”系列工业包装用纸,发布FSC认证“太空梭”“白鸥”系列零碳双胶/铜版/艺术纸,金光集团自营29万公顷人工林累计吸收CO₂ 4583万吨,为纸品提供“负碳”原料。
 
  上海瑞时创展印刷有限公司专注于环保纸质展示道具研发,是中国领先的、环保的POP终端促销服务商。他们生产的绿色创新产品用于展览搭建、商品展示、家居办公等领域,综合成本优势明显,节能环保、安全可靠。
 
  苏州易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出VOCs≤100 g/L的半水基清洗剂及无醇润版液,总经理李洪彦说经过现场测算,印刷润版环节的VOCs排放降低90%,改变印刷车间环境。公司牵头制定的《胶印油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清洗剂》团体标准(T/PEIAC 010-2021)于202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此标准为胶印油墨低VOCs含量清洗剂产品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明确了其产品VOCs限值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有助于推动印刷行业从源头上减少VOCs的排放,促进环保清洗剂的推广和应用。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注重环保,陆续推出LED UV BIOMASS等系列油墨(USDA认证C14>26%);EF MO-FREE油墨(单张和轮转印刷用),C14含量>60%;MIZUMI 水性高生物基油墨(日本认证生物质含量10%)。同时推广LED-UV固化技术降低能源消耗,针对商轮LED-UV固化印刷改造研发油墨,为传统印刷机升级做贡献。目前商轮LED-UV固化技术已经成熟应用,为印刷企业节约成本、提质增效。
 
  色彩标准化环节,深圳盛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董芮成提出“微利时代靠颜色降本”,详解ISO 12647/Fogra 52在油墨、纸张、设备端的落地路径,并发布可一键生成品牌专色库的CxF-Cloud平台。为品牌商、印企、油墨制造企业建立品牌色数据库、数字打样系统以及数码打样专色、配色系统,通过色彩管理服务提升油墨销量。
 
  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包装印刷教育学院副院长、北京金普特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明强呼吁建立油墨色彩团体标准,尤其在装饰纸印刷领域减少因色差造成的10%以上生产浪费。
 
  四、绿色创新主线之数字技术与工艺突破
 
  上海英威喷墨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亮发布工业级Single-Pass数字喷墨系统,攻克塑料、装饰膜附着力与干燥难题,为家具、建材行业提供低能耗、零污水排放的“数字表面整饰”方案。未来可实现塑料基材上喷印特殊功能性墨水,实现导电、防伪、数码增效等特殊功能。
 
  北京至一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总经理苏伟介绍,公司拥有数字印刷完整自主研发能力,开发书口鱼书口美学数字印刷机,是面向全球市场书籍装帧方式的创新典范。P9大龙卷数字轮转印刷机是面向全球市场,对传统书刊印刷生产方式的颠覆式创新,依靠机械结构及电气控制系统研发、专业的墨水评测及研发体系、核心算法拥有全球专利三方面优势,取得印刷技术新突破。
 
  上海丽邱缘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福明向大家展示“中央工厂+云印平台”模式,通过免制版、按需印刷、LED-UV固化,单位能耗下降35%,获中国环境标志与Intertek“绿叶”双认证。公司自主研发数字印刷技术与文创产品,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高效生产管控,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玛莱宝亚洲数码技术服务工程师冯立海分享,他们的油墨解决方案支持定制化需求,广泛应用于高端包装、汽车、医药、玩具、安全标识等领域,其中“Digimold”汽车IML混合印刷方案深受大家关注。同时,特殊效果油墨,不仅增强产品外观吸引力,还赋予其防伪、安全、交互等功能价值。
 
  五、绿色创新主线之智能制造与产线升级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院长齐元胜系统地展示了我国印刷包装行业智能制造的最新进展与典型实践。随着数字印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我国已建成超900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截至2024年年中),印刷包装产业正加速迈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他重点分享展示了AI质检、智能物流、设备远程运维、生产管理AI助手等创新应用,强调以大模型和知识库为核心的本地化部署正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为印刷包装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方案”。
 
  苏州科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马长茗分享了传统印刷业创新与数字化路径,以生产标准化、数据化和自动化为基础,以精益生产、生产管理系统、人才管理和数据传感为支撑,以工艺流程、物料清单、生产效率、安全保障等八方面要素为着力点,形成数据采集、筛选和治理流程的连续型生产应用路径。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剑彬介绍,公司推出的自动配色系统和云系统配色准确,减少人工、清洁生产,降低油墨损耗。云易臻彩色彩管理系统“All in one”一站式解决方案,可帮助印刷客户减少80%的重复出版率,同时缩短30%的调机时间。
 
  温州快易达机械有限公司推出“清废超人”系列,行业首创全版全清废智能清废机,自动上料+排清/全清双模式,为短单、拼版业务提供柔性解决方案。
 
  在“十四五”收官之际,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包装印刷行业奉献了一场绿色印刷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会议期间,大家凝聚共识,共探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之新举措。
 
  展望未来,印刷产业作为连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每一位行业同仁共同思考和探索的重大课题,推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