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网>新闻首页>所有分类

中国印刷业怎样进行结构布局

2007-11-24 08:04:17阅读量:1003 我要评论


 
    印刷结构怎样细分?

    记者:在《印刷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稿中提到印刷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8%左右,印刷业中应当注重哪些印刷类别的比例才能够轻松达到8%的目标?

    沈:我们暂且不说8%这个数字。首先说印刷业总产值增长速度与GDP相结合是比较科学的参考,因为从美国、欧洲印刷基地来看,他们印刷业的发展与该国或该地区的GDP有密切关系,即GDP越高,印刷需求就越多,印刷业也就越发达。

    但是,目前《规划》(讨论稿)中对行业内部结构分类不是很合理,统计数字和制定目标的说服力不强。比如结构分类中没有提到商业印刷,只将其归到除书报刊印刷、包装印刷之外的其他印刷中,事实上,商业印刷在整个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印刷行业的放开,商业印刷将会增长很快,肯定会超过15%的速度,不会是《规划》中提到的1%,包装印刷因为市场需求的增长,也肯定会超过10%。

    张:在印刷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中,各类印刷是不同的。我首先看好包装印刷,因为包装物是轻工、医药、电器等产品的附属物,会随着被包装物的增长而增长,加之我国包装物的水平正处于提高阶段,而且,包装印刷基本不会受数字网络传媒发展的影响,所以,包装印刷行业保持在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年均11.4%的速度应是没有问题的。另外,在其他印刷类上,不要忽视防伪印刷的发展,因为防伪印刷除了和包装印刷、书刊印刷结合外,在其他印刷中也将有较大增长。

    对布局有何建议?

    记者:新闻出版总署曾在过去三年中对印刷企业的数量进行过宏观调控,行业“散、乱、差”的局面得到治理。未来五年怎样布局,两位能否给一些建议?

    张:从世界印刷*的各国现状来看,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在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什么中小企业会占绝大多数呢?这和印刷业服务加工性分不开。国外的一批超大型的印刷公司,也是有几个、十几个或几十个分公司建在各地。所以根据印刷业的特性和国内的现状,我国未来印刷业将会按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西北、四川成都或陕西的局面自然分布。这几个地区会出现一批大型或超大型的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主要印制产品,设备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为全国或所在的经济圈服务。在各省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大型或中型企业,为本省或相邻相对比较落后省份服务。在各城市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当地的中小型骨干企业,为当地服务。大批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将在优胜劣汰、调整产品、技术改造的环境下继续发展,为各行各业的印刷需求服务。

    沈:我的观点是,印刷企业的数量多少不是靠政府或行业协会控制的,而是靠市场来调节。从国家大环境来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印刷业肯定会越来越发达,而且印刷所能带来的利益已经显而易见,所以将会有更多的人来投资印刷行业,小企业还会越来越多,无论大小企业都让他们去市场中自然淘汰,而不是人为地控制总量。而管理印刷企业有力的办法是通过法律,制定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依法管理。

    鼓励怎样的?

    记者:目前国内印刷行业的骨干企业非常少,与竞争的实力不强,5年中,我们应当鼓励发展怎样的?

    沈:一个国家应当有几家巨型印刷企业,总量多不说明实力强,巨型企业不一定很多,但他们的印刷能力和市场份额必须巨大,就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印刷实力。国内企业的人均产量和利润与上巨型公司相比,能够相差十倍,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的企业很弱小,目前国内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也仅有5家。

    此外,需要强调一点,《规划》(讨论稿)中把印刷业当作加工型产业的观点需要转变。因为印刷越来越个性化,印刷企业将为满足不同客户需要而开展不同类型的服务,这样,今后印刷企业的服务产值将超过产品产值。政府和企业都要看到这种新模式的变化,前瞻性地做出整体规划。

    张:谈到印刷企业的骨干问题,以我的看法,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在六环内很难出现年产值超过10亿的企业,虽然不少城市都把印刷视为都市工业,但目前的印刷是微利企业,占地面积大,要求仓库和货物流转面积大,运输量大,在大城市承担不了过高的综合成本。以我们华联为例,当时建厂时就确定了以销售收入4亿为目标的规模,我们当时认为是佳规模,如果再发展就要另外找地方建新厂了。

    各地如何进行调整?

    记者: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了三个特色印刷产业带,今后5年这些区域如何继续突出自己?三个产业带之外的其他地区如何规划本省印刷业的结构和布局?

    张:我认为“珠三角”是香港印刷业蓬勃发展的继续,绝大多数印刷品仍取道于香港,并由香港资本为主的印刷公司进行着,这个势头无疑将推波助澜,让其大力发展;“珠三角”蓬勃的另一个原因是该地区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后电子、服装、玩具、手袋、钟表的发展仍然带动着印刷业的发展。“长三角”的印刷业是前景光明的,原因是长三角都市群经济的集体崛起,资本充足,人才集中,形成科工贸综合势力优势,所以印刷业在那里全面发展。“环渤海”的优势在于首都效应,不但有200余家有实力的出版社和上千家杂志社在北京,还在于北京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信息中心、国内交流中心,这都将有利推动印刷业的发展。“环渤海”的优势如前两者一样,有海陆空交通发达的优势,所以外向型印刷也应当进行探讨和尝试。

    沈:我认为,无论采取怎样的发展模式,印刷未来规划都要与当地的经济相适应。三个产业带是自然形成的,没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因为当地经济和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为服务本地区的印刷企业,并渐渐形成区域。现在有一些地方在规划印刷产业园区,这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结合,突出某点强项,如西部印刷业在发展综合的基础上可以重点放在烟酒包装上,浙江印刷业的发展特色则是小商品包装上。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