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制版印刷 练出“一招鲜”
——刘士庚
图像不清晰了请他帮忙,色彩不逼真了找他处理,印刷效果不好向他求救……他解决了德州乃至全省制版印刷行业里的众多难题,他用的技艺提高了效率,创造了收益,舒展了求救者的眉宇。而面对众多慕名而来的拜访者,他总是谦虚地笑言:“我没有那么神,只是干得年数久了,对工艺比较熟悉而已。”
刘士庚与制版印刷打交道是从1978年开始的。那年刚恢复高考,他考取了印刷学校,学习平面制作。毕业后他来到当时的德州新华印刷厂工作。“从那一年到现在,我从没离开过这个专业,退了休也舍不得放下这一行,32年喽。”刘士庚今年55岁,生命中的一多半时间都扑在了制版印刷这一行,用他的话说,“爱这行才能好钻研,好钻研才有大家认可的‘一招鲜’。”
每项数据都烂熟于心
“干得年数多了,图像处理的数据已经烂熟于心,这些可以算是经验吧。”如果说在制版方面有什么诀窍,刘士庚大的感触就是一个字——“熟”,对工艺熟才能精通。
一家单位在图像处理上遇到了困难,找到了刘士庚。“老师,您给看看,怎么印出来的图像总是模糊不清呢?”“是不是印刷设备有问题,还是电脑软件该升级了?”面对大家七嘴八舌的疑惑,刘士庚急忙戴上眼镜,坐在了电脑前,打开软件仔细查看了图像的各种数据。图像尺寸、层次曲线、颜色饱和度、调子、色阶……每一项数据刘士庚都烂熟于心,这一查他便知道,原来是数据方面出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数据决定印刷效果,图片的数据不对,印出来当然不清晰。”
由此,刘士庚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处理图像的方式方法多了,有些同志往往只是根据习惯来处理图片,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知识的应用。他们没法调的图片我却能调,其实不是‘难’的问题,而是‘不知道’的问题。”刘士庚说,知道了并熟记了,才能在处理不同图片时心中有数。
各道工序都有研究
“如果想把图像处理得效果更好,知晓上下工序也是必要的,我也算是沾了这个光吧。”正应了那句哲理,“事物是联系的。”
刘士庚是个摄影爱好者,有自己专业的照相机,年轻时就喜欢走走看看,用相机记录大自然的美景。在印刷厂工作时,制版印刷工作也十分熟悉。从拍摄图片到图片处理,再制版印刷,三个重要环节刘士庚都有研究,看到一张照片,他能够找出拍摄的问题;印在纸上的图像,他能挑出印刷的毛病,所以在进行图像处理的中间环节,他会调节前面摄影环节的不足,避免后面印刷的麻烦,自然可以使整个流程浑然一体,印出来的图片达到更好的效果。
“现在的打印都是数码打印,这种技术虽然成本低速度快,但是变化小,千篇一律。而传统打印使用的是油墨,印刷效果更逼真。”时代进步了,刘士庚还是有些怀念当年传统的工艺。
与时俱进追求
1988年以前,刘士庚所在的印刷厂采用的是照相制版技术,1988年,厂里进口了电子分色机,这可是个新鲜玩意。新机器的引进让刘士庚激动万分,也让他和同事们感觉到的压力和挑战。
刘士庚与另一名同事先学习和使用了电子分色机。当时德州在全省印刷质量排名中并不在前列,引进电子分色机后,刘士庚和同事们卯足了劲要趁此赶上去,他们不停地将拍摄的照片扫描打样,找出不足后再扫描打样,再找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初,印有一百种花的国画《百花图集》出版,在业界引起了轰动,能够将具有很大制版印刷难度的国画印成册,且印刷效果与原作几乎一致,这在当时实在让人惊叹。刘士庚和他的同事们做到了!“国画的层次十分丰富,颜色的数据要求也非常严格,这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
也就是这几年,在刘士庚等人的努力下,德州的印刷质量一跃成为全省,还连续多年获得了全国印刷质量评比的金奖。1991年,刘士庚在山东省电子分色比赛中获二等奖,在此后的全省报纸质量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国参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对于此前在省里根本挂不上号的德州印刷业来说,是多么可喜的成绩!
“我当了17年的制版车间主任,但是任职期间一直没放弃对技术的研究,所以退休后至今我都可以坐在电脑前,做着我喜欢的这项工作。”仅仅对行业的热爱还不够,热爱了就要执着地学。
1997年,单位采用了桌面出版系统,这个全新的操作方式让刘士庚感到陌生,他又开始了全新的学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刘士庚天天盯着电脑不放。一开始使用的photoshop全是英文原版,刘士庚虚心地向刚来的大学生请教,向一切“会的人”学习。
退休后的刘士庚开办了“刘主任工作室”,继续着自己的老本行。很多人慕名而来,将自己的难题转达给他,而这些新难题就是刘士庚努力的方向。“现在人们青睐用轻型纸印刷,一些传统书籍还使用了宣纸印刷,这都对图像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将图片更地呈现在纸张上,所以从开始到印刷为成品几乎全程紧盯。”
在制版印刷行业,刘士庚的“一招鲜”服了众人心,而他却淡淡地说:“我做的只不过是认真用心学。”当然还有,喜欢挑战,做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来源:0) 刘士庚与制版印刷打交道是从1978年开始的。那年刚恢复高考,他考取了印刷学校,学习平面制作。毕业后他来到当时的德州新华印刷厂工作。“从那一年到现在,我从没离开过这个专业,退了休也舍不得放下这一行,32年喽。”刘士庚今年55岁,生命中的一多半时间都扑在了制版印刷这一行,用他的话说,“爱这行才能好钻研,好钻研才有大家认可的‘一招鲜’。”
每项数据都烂熟于心
“干得年数多了,图像处理的数据已经烂熟于心,这些可以算是经验吧。”如果说在制版方面有什么诀窍,刘士庚大的感触就是一个字——“熟”,对工艺熟才能精通。
一家单位在图像处理上遇到了困难,找到了刘士庚。“老师,您给看看,怎么印出来的图像总是模糊不清呢?”“是不是印刷设备有问题,还是电脑软件该升级了?”面对大家七嘴八舌的疑惑,刘士庚急忙戴上眼镜,坐在了电脑前,打开软件仔细查看了图像的各种数据。图像尺寸、层次曲线、颜色饱和度、调子、色阶……每一项数据刘士庚都烂熟于心,这一查他便知道,原来是数据方面出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数据决定印刷效果,图片的数据不对,印出来当然不清晰。”
由此,刘士庚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现在处理图像的方式方法多了,有些同志往往只是根据习惯来处理图片,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知识的应用。他们没法调的图片我却能调,其实不是‘难’的问题,而是‘不知道’的问题。”刘士庚说,知道了并熟记了,才能在处理不同图片时心中有数。
各道工序都有研究
“如果想把图像处理得效果更好,知晓上下工序也是必要的,我也算是沾了这个光吧。”正应了那句哲理,“事物是联系的。”
刘士庚是个摄影爱好者,有自己专业的照相机,年轻时就喜欢走走看看,用相机记录大自然的美景。在印刷厂工作时,制版印刷工作也十分熟悉。从拍摄图片到图片处理,再制版印刷,三个重要环节刘士庚都有研究,看到一张照片,他能够找出拍摄的问题;印在纸上的图像,他能挑出印刷的毛病,所以在进行图像处理的中间环节,他会调节前面摄影环节的不足,避免后面印刷的麻烦,自然可以使整个流程浑然一体,印出来的图片达到更好的效果。
“现在的打印都是数码打印,这种技术虽然成本低速度快,但是变化小,千篇一律。而传统打印使用的是油墨,印刷效果更逼真。”时代进步了,刘士庚还是有些怀念当年传统的工艺。
与时俱进追求
1988年以前,刘士庚所在的印刷厂采用的是照相制版技术,1988年,厂里进口了电子分色机,这可是个新鲜玩意。新机器的引进让刘士庚激动万分,也让他和同事们感觉到的压力和挑战。
刘士庚与另一名同事先学习和使用了电子分色机。当时德州在全省印刷质量排名中并不在前列,引进电子分色机后,刘士庚和同事们卯足了劲要趁此赶上去,他们不停地将拍摄的照片扫描打样,找出不足后再扫描打样,再找不足……
上世纪90年代初,印有一百种花的国画《百花图集》出版,在业界引起了轰动,能够将具有很大制版印刷难度的国画印成册,且印刷效果与原作几乎一致,这在当时实在让人惊叹。刘士庚和他的同事们做到了!“国画的层次十分丰富,颜色的数据要求也非常严格,这需要多年积累的经验。”
也就是这几年,在刘士庚等人的努力下,德州的印刷质量一跃成为全省,还连续多年获得了全国印刷质量评比的金奖。1991年,刘士庚在山东省电子分色比赛中获二等奖,在此后的全省报纸质量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国参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这对于此前在省里根本挂不上号的德州印刷业来说,是多么可喜的成绩!
“我当了17年的制版车间主任,但是任职期间一直没放弃对技术的研究,所以退休后至今我都可以坐在电脑前,做着我喜欢的这项工作。”仅仅对行业的热爱还不够,热爱了就要执着地学。
1997年,单位采用了桌面出版系统,这个全新的操作方式让刘士庚感到陌生,他又开始了全新的学习,两个月的时间里,刘士庚天天盯着电脑不放。一开始使用的photoshop全是英文原版,刘士庚虚心地向刚来的大学生请教,向一切“会的人”学习。
退休后的刘士庚开办了“刘主任工作室”,继续着自己的老本行。很多人慕名而来,将自己的难题转达给他,而这些新难题就是刘士庚努力的方向。“现在人们青睐用轻型纸印刷,一些传统书籍还使用了宣纸印刷,这都对图像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将图片更地呈现在纸张上,所以从开始到印刷为成品几乎全程紧盯。”
在制版印刷行业,刘士庚的“一招鲜”服了众人心,而他却淡淡地说:“我做的只不过是认真用心学。”当然还有,喜欢挑战,做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上一篇:江苏昌昇:以胶印机为发展方向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联固新材料与青元素新材料签署战略合作
4月23日,黄山联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青元素新材料有[详细]
- 02万华化学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签署合资
4月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万华化学集团总部,万华化学与科威[详细]
- 03省优秀名单!华密新材入选
自创建以来,华密新材致力于特种橡胶混炼胶、特种改性塑料材[详细]
- 04赫斯基科技™凭借战略性技术收购
近日,赫斯基科技™欣喜宣布收购全球医疗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详细]
- 05关于召开“2025全国塑编产业链技术交流
2025年5月27-29日在河南洛阳举办“2025全国塑编产业链技术交[详细]
- 06山东省市监局对聊城市饮料生产企业开展
随着气温升高,饮料消费快速增长,为切实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详细]
- 07一季度,天津市3款橡塑产品出口量与产
2025年一季度,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详细]
- 08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详细]
- 01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
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详细]
- 02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详细]
- 03一诺威拟设立全资子公司 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4月25日,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与福[详细]
- 04华阳新材,营收飙升43%!
4月25日,华阳新材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3.87亿元,[详细]
- 05富岭股份,急赴印尼建厂!
为应对关税风险,富岭股份正推进印尼生产基地建设,计划2025[详细]
- 06惠通科技,印尼一单收入3亿多!政府补
惠通科技一期3.5万吨项目2025年1月处于设备安装阶段,争取20[详细]
- 07中山大学与珠海中冠化达成合作
4月21日,中山大学与珠海中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详细]
- 08共享CHINAPLAS精彩看点!LG化学聚焦驱
LG化学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资源循环体系,努力实现“2050年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