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灵:一片赤诚献包装
——访包装企业家李中灵先生
作为中国包装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软塑包装行业联合中心副理事长、河南省包装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包装行业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的李中灵先生,因为一贯的低调、不肆张扬,哪怕坐拥数亿资产,身居富豪之列,却并不为外界所熟知。在笔者的采访中,李中灵先生一如往昔般沉稳内敛,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孺子牛一样,默默地为包装行业贡献着自己的一腔赤诚,却始终不计得失、不意宣扬。而这位其实并不喜欢与媒体碰面的内敛的企业家一经谈到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经营理念时,却突然兴致盎然,尤其是谈及未来发展规划,李中灵先生更是理念独到、高瞻远瞩。
以诚信谱写创业乐章
第二大街的依依垂柳以及公司院落中的荷塘睡莲仿佛都暗示着我们将进入的这间董事长办公室与众不同。董办位于公司办公楼的顶层,房间设计古香古色,原木地板、红木书架、一套老式茶具、两幅软笔书法、落地窗边两把旧式藤椅,一切显得从容有致,简约却不简单。

李中灵本人。
熟识李中灵先生的人都说他有着善良诚信的本质和高度负责的社会责任感。长期以来,李中灵先生一直信奉做事先做人,言必行,行必果的原则。他说自己身上值钱的东西就是诚信,他始终把诚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因此,“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就成了李中灵先生的座右铭。
相信任何一名企业家的创业史都是历满艰辛的。作为中国印刷包装界龙头企业——河南金誉包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李中灵先生的创业史也是满纸辛酸。创业初期,李中灵先生连装卸货物都要亲力亲为,50吨的货物,他和同事们四个人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10点,才卸载完毕。即便如此,不辞辛苦、积极乐观的李中灵先生在谈及自己的创业史时,仍然微笑着说:“我的创业史还是很顺利的”。
在李中灵先生创业初期,在经营资金方面,曾遇到了困难。一筹莫展之时,一家供货商一下子就赊给他七百万元的货物让其运转。这在常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家供货商却很有信心地说:我们相信他,因为他是高度诚信的李中灵!
以文化提升企业发展
言谈举止中,李中灵先生身上渗透出来的儒雅气质让笔者确信他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儒商。不仅因为其高等着名学府学习深造的经历和其自身表现出来的深厚文化功底,而是他独特的思想智慧,尤其是他成功地把自己的文化储备、智慧思想巧妙地运用到了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并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先进、科学、有效的企业文化——金誉文化。
多年来,在从事经营和发展企业的过程中,李中灵先生言传身教,把“诚实做人、诚信做事”,“善待他人”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位管理者及员工的行动中。他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诚信不仅是老板个人的诚信,而且是企业全体员工每时每刻在每个岗位、工序、环节上的诚信与责任。
“一诺千金,誉满天下”是金誉的座右铭。李中灵先生认为金誉的发展可以这样解释:以德铸誉,以誉造德,实造虚,虚造实,外德于人,内德于己,先修于己,后德于人。德者,得也。“德”,也就成了金誉企业文化的核心,德是金誉宝贵的财产,是金誉信誉的不动产;它赋予金誉以尊严,是金誉企业向外部环境传递信息主要的商业机制。
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公司采取了立志培训教育。进行了个人思想再造和组织再造。思想再造,首先是进行个人愿望再造。即通过激发员工愿景,让每位员工设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及计划。后激励员工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管理来督促员工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个人愿景设立后再树立岗位愿景,然后实现组织愿景,即企业共同愿景。将员工个人目标导向企业整体目标,终形成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即做大做强企业,做包装行业的先锋。
“敬天,爱人,天人和一,追求!”是金誉公司缔造的企业文化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熏染下,金誉人以员工为伙伴、以供应商为朋友、以同行为联盟、以顾客为上帝,建立了坚实的供、产、销网络,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条。公司将“一诺千金、誉满天下”作为一种道德、一种责任、一种契约、一种无形资产,并根植于全体金誉人心中。使金誉人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李中灵所倡导的此种科学、的金誉企业伦理文化,还被编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教授、研究员刘光明先生撰写的《新商业伦理学》一书中,作为先进经验进行推广。
以社会责任感扛起大爱
金誉的经营与发展始终遵循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所以,金誉包装一直信奉“善利他人,成就自己”的经营理念。在金誉的客户管理中提出了四个“善待”。
一是要善待员工。金誉认为,员工是贴心的伙伴,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会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多做贡献。
二是善待供应商。在目前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商大都是把用户奉为“上帝”。而金誉认为,只有好的供应商,才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及时性,保证信息的交流和技术辅助,保证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三是善待客户。金誉认为,没有顾客的喜悦,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也没有员工的幸福,因此,特制定了“为顾客创造喜悦”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保证体系。
四是善待社会。金誉认为,社会是天。企业不仅要保护自然而且要善待社会,企业只有善待社会,才会得到社会的支持和爱戴。多年来,金誉除了依法足量向国家交纳各种税收外,还不遗余力地捐款资助一些公益性事业。
金誉不仅重视人才的培养、道德的修炼,而且更加注重以“卫生安全,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的绿色包装技术研发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立命于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李中灵先生的领导下,金誉包装近年来申办技术10多项,其中抗菌聚乙烯材料获省级科技成果奖,金誉连年荣获河南省发改委颁发的“印刷工艺创新奖”、“佳设计创新奖”、“佳企业品牌奖”。连年被中国包装联合会评为“软包装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2006年被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中国包装龙头企业”品牌和行业地位。被国家命名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8月,又被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9月,公司荣获联合国国际企业社会责任和全球契约委员会“国际具诚信精神的公司”奖;李中灵先生也荣获“国际具诚信精神的企业家”奖;11月,他又被中国民营企业家协会、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创新人物荣誉称号”。这些奖项不仅为金誉的腾飞发展提供了契机,更是对金誉公司在行业内地位的肯定。
本着高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李中灵先生要求自己的企业要站在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节约能源及循环利用的角度来研发和生产高标准的现代化包装材料。为此他先后赴丹麦、瑞士、德国等包装业发达国家进行考察学习,汲取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
在一些企业不顾产品质量和企业前景,抓住一切机会赚取利润的大环境下,金誉公司却不为利益所动,始终坚持以生产“安全卫生,节能环保”的绿色包装为企业目标;以“包装高品质”为企业使命。投资兴建10万级净化标准的无尘、无菌洁净包装生产工程,以7000吨的医药食品包装生产能力展现在顾客面前,对市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和巨大的社会影响。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收益和生活水平,体现了金誉包装的技术优势和研发创新能力,且提高了顾客的信任度与企业公信力,重要的是,体现了企业对消费者的健康、安全负责的高度企业社会责任,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上一篇:郑学华:包装设计界的追梦人
下一篇:徐丰:开创精彩生活 印制美好梦想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01联固新材料与青元素新材料签署战略合作
4月23日,黄山联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武汉青元素新材料有[详细]
- 02万华化学与科威特石化工业公司签署合资
4月25日,在山东省烟台市万华化学集团总部,万华化学与科威[详细]
- 03省优秀名单!华密新材入选
自创建以来,华密新材致力于特种橡胶混炼胶、特种改性塑料材[详细]
- 04赫斯基科技™凭借战略性技术收购
近日,赫斯基科技™欣喜宣布收购全球医疗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详细]
- 05关于召开“2025全国塑编产业链技术交流
2025年5月27-29日在河南洛阳举办“2025全国塑编产业链技术交[详细]
- 06山东省市监局对聊城市饮料生产企业开展
随着气温升高,饮料消费快速增长,为切实防控食品安全风险,[详细]
- 07一季度,天津市3款橡塑产品出口量与产
2025年一季度,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外贸经营主体积极应对[详细]
- 08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详细]
- 012025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降
装备制造业的8个行业中有7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其中,铁路船[详细]
- 02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2025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协同发力[详细]
- 03一诺威拟设立全资子公司 进一步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
4月25日,山东一诺威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与福[详细]
- 04华阳新材,营收飙升43%!
4月25日,华阳新材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营业收入3.87亿元,[详细]
- 05富岭股份,急赴印尼建厂!
为应对关税风险,富岭股份正推进印尼生产基地建设,计划2025[详细]
- 06惠通科技,印尼一单收入3亿多!政府补
惠通科技一期3.5万吨项目2025年1月处于设备安装阶段,争取20[详细]
- 07中山大学与珠海中冠化达成合作
4月21日,中山大学与珠海中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详细]
- 08共享CHINAPLAS精彩看点!LG化学聚焦驱
LG化学致力于构建可持续的资源循环体系,努力实现“2050年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