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首页>选购指南

同色异谱油墨在防伪印刷中的应用

2009
02-13

13:53:28

分享:
783
来源:
    同色异谱现象简单来说就是颜色相同,而光谱组成不同。一种颜色的再现与观察颜色的光源特性有一定的关系,某两种物质在一种光源下呈现相同的颜色,但在另一种光源下,却呈现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就叫同色异谱现象。 

    认识同色异谱现象 

    我们先来介绍两种同色异谱现象。 
    现象一:现实生活中,在商场、超市购物时,在荧光灯下颜色一致的袜子或手套,买回家后在白炽灯下颜色却不一样了。 
    现象二:在彩色印刷中,试印时得到印刷厂和客户认可的印品色彩,在材料、设备和操作技术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大批量印刷时却发现,在新的观测环境下,印刷出的印品色彩产生偏差,有时甚至是很大的色差,从而影响印品质量。这会使用户怀疑商品的真伪,甚至要求退货,使印刷厂的信誉受到影响。 
    同色异谱现象简单来说就是颜色相同,而光谱组成不同。一种颜色的再现与观察颜色的光源特性有一定的关系,某两种物质在一种光源下呈现相同的颜色,但在另一种光源下,却呈现不同的颜色,这种现象就叫同色异谱现象。 
    只有充分了解同色异谱现象的特点、产生原理和控制因素,才能有效地避免其对印品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同色异谱的*现象,将其应用于包装防伪印刷领域。 

    同色异谱油墨的防伪原理 

    同色异谱油墨是一种新型的、具有*防伪功能的油墨。同色异谱油墨是根据物质的同色异谱原理开发的。在日光照射下,两种同色异谱油墨具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即它们具有相同的颜色特征表述值,但是,这两种油墨的光谱特性不同。采用两种颜色相同、光谱特征不同的颜料,生成两种颜色效果一致、而光谱特征不同的油墨,成为一对同色异谱油墨。同色异谱油墨的防伪功能主要取决于油墨中起显色作用的颜料对光不同的吸收和反射能力。 
    两种同色异谱油墨在某一种照明光照明下反映出表面上的色相和对比度,在另一种照明光照明下它们的色彩和对比度将有明显差别。根据此原理我们可以利用两种同色异谱油墨印刷同色异谱图像,以达到防伪目的。防伪同色异谱图像由在日光照明下不可分辨的前景像元和背景像元构成,前景像元和背景像元的颜色差异在另一种不同的光照下显示出来。 


    两种油墨的同色异谱现象来源于其在人眼高敏感的可见光谱范围内有几乎相同的光谱,而在人眼低敏感的红外或紫外区域的光谱差异较大。在日光照明下,两种油墨的颜色几乎不能分辨,但是用诸如红滤波片观察时,两种油墨的颜色差异就可以显现出来。 
    同色异谱油墨防伪效果明显,易于观察,由于需要采用专门的颜料才能生产,因此它的防伪安全性较好。同色异谱油墨的耐久性良好,性能稳定,不存在衰变周期问题,显色特性在长时间内不会变化。 
    同色异谱油墨的辨别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油墨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通过仪器测量这两种油墨的光谱,进行比较辨别。二是根据油墨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和反射的原理,通过特定的滤色片进行观察,一种油墨由于滤色片的作用,反射光发生改变,而另一种油墨仍吸收和反射原有的光,显示的颜色没有改变。 

    同色异谱油墨在防伪印刷中的应用 

    由于同色异谱图像是针对人眼而不是针对复制系统而特殊设计的,所以同色异谱油墨的印刷方式并没有特别之处。同色异谱油墨的印刷以胶印居多,可用隔色印刷或正常印刷,两种油墨应印在承印物相邻近的部位,以便于观察比较。 
    同色异谱油墨也可与红外油墨组合应用,防伪效果更佳。这种应用的特点是,在波长为600~1000mm的光照下,两种油墨视觉效果一致,而在红外光照射下,两种油墨颜色不同,并且光谱特征也不一样,这样可以达到双重防伪的功效。比如,在印刷时可以用红外不可见油墨覆盖在红外可见条码上,这样人眼在自然光下仅能见到可见色块,看不到条码,而油墨覆盖层下的条码可以采用近红外条码扫描仪读取。由于复印时无法复制被覆盖的条码,所以无法伪造。再如,我们可以用一种红外线不可见油墨覆盖绿像元的印刷设计,在日光照明下,绿像元不可见。通过红或品红滤波片观察此印品,由于滤波片吸收了绿光,所以绿像元变黑。而由于红光通过滤波片使红色图像变亮。这样前景色与背景色的反差凸显出来。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