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首页>实用知识

东莞市宏展仪器有限公司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食品温度计SI-692

食品温度计SI-692回放

开播时间03-16 09:30

产品推荐

更多>

非织造布(Non-Woven)基本知识

2009
10-16

15:55:32

分享:
1423
来源:东莞市宏展仪器有限公司

一、  非织造布的定义
非织造布(nonwoven),又称无纺布、不织布。
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薄片、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以及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编纱线的缝编织物和湿法缩绒毡制品(不论这种制品是否经过针刺加固)。
纤维可以是天然的或者是化学加工的,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当场形成的纤维状。
注:1、湿法非织造布与湿法造纸的区别在于非织造布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 、其纤维成分中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00的纤维(不包括经化学蒸煮的植物纤维)占50%以上的质量;
b、其纤维成分中长度与直径之比大于300的纤维(不包括经化学蒸煮的植物纤维)占30%以上的质量,并且其密度小于0.4/c m⒊
2、不认为粘胶纤维是经化学蒸煮的植物纤维。

二、 纤维原料
适用于非织造布的纤维原料种类很多,主要有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两大类。为了制得不同性能、用途和风格的非织造布,还可以使用高性能特种纤维和功能化、差别化纤维。
(一) 天然纤维:如棉、毛、麻、丝等;
(二) 化学纤维:如粘胶纤维、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维纶等;
(三) 差别化纤维、高性能纤维;
如:低熔点热粘合纤维(ES纤维、改性丙纶、共聚酰胺、共聚酯等);
超细纤维(纤度小于0.3dtex);
三维卷曲中空纤维;
有色纤维;
高性能纤维(碳纤维、芳纶、聚苯硫醚、聚醚酮等);
水溶性纤维(水溶性*纤维、羟甲基纤维素纤维等)
(四) 用于非织造布的主要化学纤维和特种纤维的性能(表略)

三、 非织造布分类
非织造布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按非织造部加工路线:纤网成形的方法及产品用途的分类,下表是按非织造布的纤网成形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类。

四、 非织造布的产品与应用
(一) 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
尿布、卫生巾用面料;手术用罩衫、帽套、鞋套、口罩、面罩、医院病人、*床单、垫褥、枕套、防菌帘布;湿毛巾、棉球、*布;白血球分离材料、人造皮肤;有辐射场合使用劳动保护服的基本材料;*底布、绷带底布、伤口敷布、伤口软垫、吸血布。
(二) 家用装饰用非织造布
地毯和铺地材料;
地毯底布;
窗帘和帷幕;
台布、床罩、贴墙布;
床垫、家俱包覆用布;
人造草坪。
(三) 服装用非织造布
各种服装饰衬里;
冬装保暖絮片;
外衣和内衣;
服饰辅料(服装标签、花边、护胸罩、肩垫等)。
(四) 鞋类和仿皮革非织造布
面料、人造麂皮;
鞋、皮包、皮箱的内衬;
中间衬里和支撑(增强)材料。
(五) 过滤材料
常规滤材:用于空调、厨房烟雾过滤器、饮料液体过滤等;
耐高温、抗腐蚀滤材:用于过滤工业炉窑排放的高温、有腐蚀性的尾气和粉尘。
(六) 土工布
地下排灌用土工布渗沟;
公路、铁路建设中用于分离加固的排水用土工布;
岸坡堤坝加固土工布;桥梁工程土工布;废物堆放池;人工水池用不渗透土工布;防水沥青底布。
(七) 汽车工业
座套、遮阳板、车门软衬垫、车顶和行李仓的衬垫和覆盖材料、绝热和隔音材料、汽化器、空气过滤器、簇绒地毯的底布;针刺毛圈型模压地毯、沙发软垫材料。
(八) 工业用非织造布
港口海面除油及海上采油区回收漏油的吸油材料;
电气绝缘材料;蓄电池隔板布;工业抛光材料;
玻璃钢管增强基材、工业胶带基材、工业软管基材。
(九) 农业用非织造布
家用丰收布、防霜冻布、防虫害布、土壤保湿布、育秧布、温室大棚。
(十) 家庭用品非织造布
擦揩布、擦鞋布、西装套、包袱布、被褥收藏袋、枕套、坐椅沙套、礼品袋、茶叶袋、厨房用滤渣、滤水袋。
(十一)其他
磁盘衬垫;
涂层底布;
包装材料;
纸(印钞纸、证件、地图布、年历布、油车书法用布)。

文章出处:南通市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