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首页>包装技术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食品温度计SI-692

食品温度计SI-692回放

开播时间03-16 09:30

产品推荐

更多>

包装创新技术何去何从

2015
06-26

16:41:33

分享:
1254
来源:
      导读: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好的包装往往起到加分的作用。为紧随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快速步伐,包装产品制造商们总是要保持创新性,那么,包装创新技术在未来将会何去何从?

       消费者习惯的不断改变,都促使*技术为包装企业保持创新性提供了充分条件。分析、探索包装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传统风格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英国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的婚礼仪式、皇后皇冠加冕仪式,如上事件都使整个世界感受到了英国民众的爱国心和自豪感。随后,英国包装行业为此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商品在外包装设计上更加注重体现传统风格和怀旧设计理念,因为老品牌更能体现出英国的成熟稳重感。

       古老风格的商品包装不仅在潮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给人传递出可靠感。正基于此,许多品牌商和商品才能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眼球,因为知道自身可以被大众所信任,而包装则恰巧可以传递这一关键信息。

       个性包装 当前,数字印刷包装技术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短版印刷品层出不穷,个性包装印刷品已经成为品牌商用来吸引客户的有效工具之一。的饮料企业可口可乐已经将其投入实际应用,通过为不同包装瓶印刷个性化的标签扩大了*,很好地提高了企业品牌影响力,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需要强调的是,可口可乐仅仅只是一个开始,现在市场上已经有许多品牌商都开始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包装。譬如伏特加,酒品标签选用400万个*的个性化设计,令其成为消费者的挚爱。

       品牌供应商们开始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以提升企业影响力,消费者对私人定制一词的理解要比之前更加深刻透彻。举例来讲,在美国脸谱上特别流行的以个人名字为标签的亨氏番茄酱大受欢迎,原因是你可以将它作为礼物送给你的朋友、爱人。同时,技术的进步使得商品创意更丰富、成本更低廉,个性包装的兴起则很好地体现出了包装业的勃勃生机。

       分装包装 为了能够获得市场成功,品牌商们需要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譬如,便捷包装适用于路途中的消费者,因为他们没有时间去打开大型复杂的包装盒。新型便捷的包装,例如软体扁形包装可以将果酱挤出后分给不同的人,这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简单包装同样可以入围可爱型包装之列,其重点在于打开方式简洁。此外,通过商品包装也可以实现帮助消费者在不知用量多少的情况下分辨出具体的定量,这些都使得商品包装看起来更加可爱。

       创意包装 对于品牌商来说,一个好的包装zui终目的是能够在超市货架上*时间赢得消费者的注意,促使他们zui终选购,即所谓的一见钟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品牌商们在打广告时必须传递出产品的*性。百威啤酒在产品包装区分上就做得非常成功,款啤酒包装采用领结形状夺人眼球。法国泰亭哲酒庄推出的香槟也是用不同色彩的酒瓶进行包装,zui终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许多品牌商的产品能够做到与众不同的原因在于传递了所见即所得的理念。同样,一些酒类品牌商选择采用老式设计理念为消费者传递可信赖的信号,忠诚、简洁和清洁等都是品牌商想传递给客户的重要信息。

       此外,消费者也非常关注绿色环保,所以品牌商们同样需要在商品包装上体现出商品的环保性。褐色材料、整齐的包装和简单的设计字体都能够使消费者联想到环保。

       不过,不管怎么的包装设计和创意都离不开技术的提高。现在,技术创新在包装行业已产生了巨大推动力。亨氏集团和强弓啤酒公司在产品外包装上都力争为消费者传递出正能量,在打开包装时呈现出柔和的亮光等。尽管当前包装业正在竭力采用新技术,但仍旧会存在不可实现的事物。例如,在线商店售卖的商品包装就很难区分,快递员在发货时总是很难辨别出包裹有何不同。如果品牌商能够将售出的商品包装与其他电商的包装有所区分,那结果将会大不一样。

       这些都是未来包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包装之中?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这些都是未来包装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到具体的包装之中?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