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首页>包装技术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食品温度计SI-692

食品温度计SI-692回放

开播时间03-16 09:30

产品推荐

更多>

垃圾变材料 斯道拉恩索的包装之路

2015
08-17

16:26:28

分享:
1472
来源:
  导读:当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步为中国人所重视的时候,欧洲企业已经在这条路上努力实践了多年。源自北欧的可再生材料公司斯道拉恩索就是其中之一。
  
  斯道拉恩索中国区总裁宋望球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以及人口增长和消费方式改变给有限的自然资源带来的压力,迫切呼唤循环经济的到来。作为一家可再生材料生产企业,斯道拉恩索生产碳足迹相对较低的可再生材料产品,代替化石类原材料,帮助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审视现状,开拓新领域,利用可再生材料为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把垃圾变成原材料
  
  在斯道拉恩索位于中国山东的大王工厂原料仓库里,回收来的纸板和废纸成捆地堆积。
  
  “这可不是垃圾。这正是我们的原材料!”宋望球说,这些被回收的原材料可以满足工厂的需求,为客户生产提供高质量的超级压光纸产品。而产品所用浆料中再生可回收纤维含量高达80%以上也令斯道拉恩索大王工厂成为国内利用回收纸造纸的“大王”。
  
  大王工厂只是斯道拉恩索循环利用资源的一个缩影。宋望球告诉记者,在斯道拉恩索的欧洲工厂,这样的实践还有很多。
  
     在比利时的朗格布,斯道拉恩索产能125万吨的工厂生产的纸张全部采用回收纤维,工厂从厂区周边居民的居住地回收废纸,从而打造出一个“都市森林”。斯道拉恩索奥斯特罗文卡工厂在波兰全国共设立20个自有的收集和分类站,用于收集纸板,这些纸板zui终在工厂里被制成新的纸板箱和纸板包装。
  
  据宋望球介绍,在巴塞罗那,斯道拉恩索利用的热解技术依次分解普通饮料包装盒中的纤维、塑料和铝。“像牛奶盒这样的旧饮料盒一般有75%的纤维、20%的塑料和5%的铝。”他透露,在斯道拉恩索巴塞罗那工厂,有一个大碎浆机,它可以把纸盒所含的纤维从塑料和铝中冲洗掉。这些纤维在净化后被制成新的纸板,用于生产包装制品。剩下的塑料和铝则在无氧条件下被加热至500摄氏度。此时,塑料不会燃烧,而是被转化成燃气和燃油,为工厂提供能源;铝则被提取出来,形成一块块铝砖,被销售给铝制品企业,“经过加工这些铝可能被生产成汽车保险杠”。
  
  据了解,通过应用热解技术,斯道拉恩索的巴塞罗那工厂每年大约减少2万吨废弃物,而从废饮料盒中获得的能源,可以满足工厂大约20%的蒸汽需求。
  
  数据显示,2014年,斯道拉恩索集团的废物利用率已达98%。
  
  把可再生材料引入包装业
  
  “变废为宝、利用资源”的理念被贯穿在斯道拉恩索的生产经营中。
  
  对木材的利用斯道拉恩索做到了“*”:较粗的部分被直接用作建筑用木;较细的部分和树梢、枝桠等则被运往纸浆厂;制浆后的废料如树皮、浆渣可燃烧,用于造纸能源;木材加工生产的废料木屑则可以作为浆厂的原料……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如今斯道拉恩索制作一个牛奶盒所需要的原材料相较于20世纪70年代节省了一半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液体包装和一些食品包装需要塑料涂层。而塑料则依靠化石能源,也就是能源。为此,斯道拉恩索在巴西从甘蔗废渣中提取乙醇,生产可降解的生物质聚乙烯和生物质聚合物来替代不可降解的食品包装内膜塑料。
  
  在可再生材料的创新之路上,斯道拉恩索从未停止过脚步。2014年末,斯道拉恩索芬兰苏尼拉造纸厂的生物精炼车间开始了从造纸黑液中提取木质素的试验。木质素可提供代替胶合板胶水中的酚类以及泡沫中的多元醇的可持续性材料。同年,斯道拉恩索收购了美国Virdia生物公司,该公司拥有的技术可将纤维素类生物质转化成高精制糖和木质素。
  
  目前,斯道拉恩索在中国市场的可再生包装产品份额占集团的7%左右。随着计划中的斯道拉恩索广西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在2016年年中一期45万吨产能纸板机的投产,中国很可能成为集团zui重要的单独市场。
  
  “我们非常看好可再生包装的前景。”宋望球说,在经济低迷期,斯道拉恩索将很多资源关注点都放在了包装领域以促进转型。谈及斯道拉恩索如何变革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新需求、满足绿色循环的发展需求,宋望球给出的答案是:“用可再生材料畅想未来。”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