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包装印刷网>技术首页>技术动态

深圳运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直播推荐

更多>
食品温度计SI-692

食品温度计SI-692回放

开播时间03-16 09:30

产品推荐

更多>

浅谈RFID资产管理在银行资产中的应用?

2025
01-08

07:19:54

分享:
31
来源:深圳运宝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浅谈RFID资产管理在银行资产中的应用?

 

一、RFID银行固定资产管理

 

  由于银行的办公设备、电子设备等固定资产数量多,所以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较高。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都早已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其全国数据中心拥有数量庞大的IT设备,所以对这些 IT设备进行跟踪管理难度很大。RFID技术的运用对银行的资产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不仅解决了银行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等问题地出现,还实现了高效率的资产管理与盘点统计,大大地提高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银行开始使用RFID技术来提高银行资产管理的效率。

 

  采用超高频RFID技术,可用于银行对员工、VIP客户、实物资产和单证档案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包括RFID通道门进出人识别自动采集,及时而准确的信息传输后台业务管理平台。中国建设银行就已通过应用RFID技术,对银行数据中心机柜及其内部设备等固定资产贴上了RFID电子标签,数据中心机房出入口及机柜内部安装了超高频读写设备,结合机房环境监控软件、自动报警系统、访问控制系统构建完整的资产管理监控平台,现对IT设备全面可视化跟踪监控,极大地方便了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对IT设备的管理效率。

 

 

二、银行RFID档案管理

  RFID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的档案存放无序,查找困难,档案查阅耗时长,对失效档案的管理滞后等等操作方式都耗费大量的劳动和时间,导致较多档案入馆后被长期堆放一隅得不到及时整理归档。当外部人员需要借阅档案或者归还档案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借阅的档案通过RFID读写设备扫描来录入信息,以登记到系统中。

 

  而超高频RFID通道门禁则是安装于档案室的各个开放式门口实现非法出库报警功能。后台系统把需要出入库的档案信息(编号、RFID号、出库类型)录入系统后,通过超高频RFID通道门禁实时读取标签信息,与系统数据进行核实后,未查询到信息时就会直接触发报警系统。同时,该档案信息为系统中已录入的信息时,超高频通道门禁会直接将该档案出入的时间、信息提交到系统,达到防盗和监控的目的。

 

  RFID智能化档案管理把原来由管理员承担的繁琐工作量轻便化,档案馆的人力支出相应地减少,成本随之降低。档案馆员则利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和人力资源用于延长档案馆的开放时间、用于更深层次的参考咨询工作和个性化服务等,从而提高档案馆的利用率。

 

三、RFID钱箱管理

 

  银行金库每日出入库及配送的物流量越来越大,特别是钱箱,如果不能保证及时准确的入库、库存控制和出库,将会给银行带来巨大风险,严重加大了银行管理难度,提高了银行的管理压力。传统的钱箱管理,作业各环节交接填单手工化,数据分散难以进行自动化传递;人工清点钱箱数量、型号容易出错,耗时较长;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低,大量钱箱的交接、记录以及账务核对费时费力,还不能对业务运营情况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通过在银行中心金库部署固定式RFID读写器,为银行网点配备无线手持RFID读写器以及在钱箱中贴上RFID电子标签。钱箱通过金库固定式读写器通道时,会被读写器自动识别,所读取数据上传至银行后台管理系统中,完成钱箱的出入库登记。银行营业网点与保安公司间进行钱箱交接时,则通过手持式RFID读写器进行签收操作,签收信息传送至银行后台管理系统中,从而实现对钱箱在银行中心金库、保安公司、银行营业网点之间流转交接的全程监控管理。

 

  RFID钱箱管理是对钱箱的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钱箱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银行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包装印刷网,转载请必须注明包装印刷网,https://www.ppzha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