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莫把印后加工当做印刷“鸡肋”
2011-05-06 09:14:24中国新闻出版网阅读量:1074 我要评论
【编者按】印后工序*以来被许多印刷企业视为“鸡肋”,有企业甚至完全依靠外包甩掉这个“赔钱货”,、这和印刷业经营者对印后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无关系。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强化认识印后的重要性,真正树立以装订为中心,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印刷生产各个环节。
书刊印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以来,从出版单位到印刷企业,却往往对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强化认识印后的重要性,真正树立以装订为中心,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印刷生产各个环节。笔者认为,印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点。
一是装订速度直接影响出书周期。装订工序步骤繁多,特别是装订加工工艺复杂的书刊,印后工序需要的时间要比印前、印刷多得多。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客户确认、生产安排、设备等因素,导致印前、印刷等诸环节未按计划时间完成,但终交期难以更改,压力全部在装订。装订工序往往既要替前道工序“擦屁股”,还要加班加点赶工期,一些加工环节连必要的工艺时间也无法保证。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将图书出版周期无限度地缩短,为了保证交期,自然谈不上精工细做,只能减少或缩短一些工序的加工过程,如平装书不经捆页压实就开始配页,彩色印张墨迹不干就开始折页配帖,覆膜固化时间不够就裁切封面,商轮烘干彩色书页没有在空气中进行必要的自然调湿就开始配套装订等,这又怎能保证装订质量呢?
二是装订效率直接关系印制成本。书刊印刷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的变化,客户,尤其是杂志和目录印刷客户对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孜孜追求,都使得速度成为印刷商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也是客户评价印刷企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要满足客户群的以上要求,就必须引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联动线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减少差错废次率,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印后向技术、人才、资金集约型的转变;科学调度,无缝衔接,避免因生产安排失误而造成的等工和赶工现象。
三是装订质量直接关系到阅读效果和使用期限。装订质量要素,如书刊内文页码、版面排列是否正确、整齐,图表连接是否恰当,订、锁、粘连是否牢固、平整不变形等;装帧封面是否牢固、干净、平整,翻阅时是否平服、摊得开,外表是否美观不变形等;装帧材料选用是否恰当、合格等,都会直接影响阅读和使用。随着多年来印前、印刷设备的不断更新,印刷质量已经不是书刊质量的主要问题,而装订却成为制约我国书刊印刷发展的瓶颈。
*以来对装订的忽视,印前、印刷环节生产工艺对装订工艺要求不了解、不沟通,特别是部分印刷企业装订外包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大量伪装订质量问题,板子打在装订,根子却在其他环节。对印后的忽视和大量“甩包袱”势必进一步加剧对印后的误解。
如折线位置与颜色分界线不重合,看似折页问题,但实际上却可能是设计折页产品时对纸张厚度与折页关系考虑不周造成的。多次折页,特别是较厚纸张的多次折页,折在内部的页面尺寸必须稍小于外部的页面,即设计给出一定的裁切补偿量,以增大实际的裁切量。补偿量不当,会使整个书帖不平服。如果此时在折页过程中对页面的裁切量进行补偿,折线位置刚好与颜色分界线重合,又会造成成书时实际上的不重合。
再如,成品页边距过小或部分图文被裁切,只要折页边平直整齐,裁切量和成品的尺寸正确,就极有可能是设计时页边距偏小造成的,而不是装订工序的问题。
书刊印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以来,从出版单位到印刷企业,却往往对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强化认识印后的重要性,真正树立以装订为中心,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印刷生产各个环节。笔者认为,印后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点。
一是装订速度直接影响出书周期。装订工序步骤繁多,特别是装订加工工艺复杂的书刊,印后工序需要的时间要比印前、印刷多得多。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客户确认、生产安排、设备等因素,导致印前、印刷等诸环节未按计划时间完成,但终交期难以更改,压力全部在装订。装订工序往往既要替前道工序“擦屁股”,还要加班加点赶工期,一些加工环节连必要的工艺时间也无法保证。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将图书出版周期无限度地缩短,为了保证交期,自然谈不上精工细做,只能减少或缩短一些工序的加工过程,如平装书不经捆页压实就开始配页,彩色印张墨迹不干就开始折页配帖,覆膜固化时间不够就裁切封面,商轮烘干彩色书页没有在空气中进行必要的自然调湿就开始配套装订等,这又怎能保证装订质量呢?
二是装订效率直接关系印制成本。书刊印刷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的变化,客户,尤其是杂志和目录印刷客户对更快、更好、更便宜的孜孜追求,都使得速度成为印刷商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也是客户评价印刷企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要满足客户群的以上要求,就必须引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联动线设备代替传统的手工作业,减少差错废次率,提高生产效率;加速印后向技术、人才、资金集约型的转变;科学调度,无缝衔接,避免因生产安排失误而造成的等工和赶工现象。
三是装订质量直接关系到阅读效果和使用期限。装订质量要素,如书刊内文页码、版面排列是否正确、整齐,图表连接是否恰当,订、锁、粘连是否牢固、平整不变形等;装帧封面是否牢固、干净、平整,翻阅时是否平服、摊得开,外表是否美观不变形等;装帧材料选用是否恰当、合格等,都会直接影响阅读和使用。随着多年来印前、印刷设备的不断更新,印刷质量已经不是书刊质量的主要问题,而装订却成为制约我国书刊印刷发展的瓶颈。
*以来对装订的忽视,印前、印刷环节生产工艺对装订工艺要求不了解、不沟通,特别是部分印刷企业装订外包的生产方式,造成了大量伪装订质量问题,板子打在装订,根子却在其他环节。对印后的忽视和大量“甩包袱”势必进一步加剧对印后的误解。
如折线位置与颜色分界线不重合,看似折页问题,但实际上却可能是设计折页产品时对纸张厚度与折页关系考虑不周造成的。多次折页,特别是较厚纸张的多次折页,折在内部的页面尺寸必须稍小于外部的页面,即设计给出一定的裁切补偿量,以增大实际的裁切量。补偿量不当,会使整个书帖不平服。如果此时在折页过程中对页面的裁切量进行补偿,折线位置刚好与颜色分界线重合,又会造成成书时实际上的不重合。
再如,成品页边距过小或部分图文被裁切,只要折页边平直整齐,裁切量和成品的尺寸正确,就极有可能是设计时页边距偏小造成的,而不是装订工序的问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关于“开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油墨相关固体废物修订建议调查”的通知
为回应行业诉求,协会携手《名录》编制组,启动油墨行业固废精准分类与风险管控研究,特开展此次调研。- 2025-04-28 13:46:09
- 6739
-
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油墨分会决定于2025年5月21-24日在泰安召开2025全国油墨行业统计分析工作会议。
- 2025-04-27 14:10:14
- 7236
-
诚挚邀请您参加油墨团体标准宣贯推介交流会,推动标准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 2025-04-24 14:08:41
- 12125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