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字印刷 传统印刷企业切忌盲目跟风
2013-04-26 08:37:49中国新闻出版网阅读量:1605 我要评论
【ppzhan摘要】目前,对于上与不上数字印刷机,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印刷企业都在“游移”,有实力的企业已经掏钱买了几台(套),看不到赢利的企业暂且观望。但数字印刷之风好像愈演愈烈,传统印刷企业该怎么办?从市场客观情况来看,传统印刷企业不可盲目上马数字印刷,一定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来定夺。
印刷行业的很多人之所以到目前对数字印刷犹豫不定,是因为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数字印刷的成功赢利模式。《印刷工业》杂志主编刘积英近日就对一组数据迷惑不解。
2011年,美国数字印刷设备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2012年预计可达18亿美元。而2012年胶印及相关印前、印后设备销售额为4.6亿美元,数字印刷是胶印的近4倍。但2012年,传统印刷的印刷页数仍占美国印刷总量的97%,数字印刷比例只有3%。对此,刘积英纳闷:“花那么多钱买的数字印刷设备都干什么去了呢?”
在中国,只有上海市*对数字印刷有过详细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数字印刷的全部产值为5.95亿元,是当年全市印刷工业总产值585.7亿元的1%。2011年上海数字印刷总量为6.19亿元,量只增加了0.24亿元,增幅3.85%,与印刷总量17.7%(值689.586亿元)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就北京地区的数字印刷产值问题采访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他表示,北京近几年对数字印刷还没有做过详细统计,但从2011年的粗略统计显示,数字印刷产值与印刷业总产值相比,微乎其微。据业内人士估算,2010年,北京数字印刷占到总产值的1.2%,深圳占到1.5%。其他地区则不得详解。
根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统计的数据,2011年8月~2012年7月,国内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增量较上一年度调研数据,降低了1.59个百分点;上一年度,装机量增长率(包含生产型黑白数码设备)高达40%以上;而2007年~2010年均保持在30%左右。
“数字印刷进入由简单地为社会提供小批量的门店服务,到现在转向工业化、为出版社服务,这是北京地区2012年很明显的一个大的突破。”任玉成向记者表示。
近两年尤其是2012年,北京地区的数字印刷发展较快,特别是看到江苏凤凰集团引进的按需印刷自动连线柯达的数码印刷喷墨连线、瑞士的装订设备、再加上国产精密达的后加工设备这个成功模式,给书刊印刷企业带来了希望。
任玉成说,北京是一个出版基地,出版社多,图书出版总量和品种都多,应该有条件进入数字印刷工业化。北京的两家企业大恒数码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和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就是针对书刊印刷市场的变化上马了按需印刷生产线,他们的尝试为数字印刷从门店服务走向工业化生产,开辟了前景。
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组数据。在美国,2011年有110万种图书印刷发行,同比2010年出现69%的下降。而按需印刷在近几年出现爆炸性增长,2011年这一数字比2009年上涨15%。从*来看,传统的图书印刷也面临着困境,数据的不断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快印杂志(QuickPrinting)对2012年美国印刷企业销售额的统计显示,胶印的销售额在印刷企业销售总额中占比21.4%,数字印刷占比42.5%,非印刷领域销售额占比36.2%,数字印刷销售额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胶印。
而据行业统计,2009年采用传统胶印的书刊占全部书刊的94%,个性化按需数字印刷书刊占5%,电子书占1%。预计2014年传统胶印书刊的数量将急剧下降,占全部书刊的54%,个性化按需数字印刷书刊将占16%,而电子书上升10%。
刘积英也提供了一组数据:在印度,数字印刷的增长是所有印刷工艺中快的,增长率高达22%,但是其在印刷生产总量中的占比仍然不足2%。他分析认为:“从数据看,各国数字印刷的发展程度不分伯仲,中国不到1%,美国3%左右。但无一例外,每个国家的印刷企业对数字印刷的发展都十分关注,这让人想起一句话:潜力是巨大的,过程是曲折的。”
4月19日,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表示,在50万亿规模的印刷市场上,数字印刷占比为2%。从市场发展空间看,数字印刷企业遇到了良好的机遇。 那么数字印刷的机遇到底在哪里?其实业内很多人都看到了快印市场、个性化印刷、网络印刷、按需印刷、可变数据印刷、邮票印刷……
嘉和顶新总经理赵耀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通过招投标,被政府采购了一批数字印刷机及相关设备,这些设备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很大贡献。赵耀表示,数字印刷机的优势不在长版活上,而是在短版活件上,该公司的数码印刷设备服务于政府相关机构的办公领域,这些活件每份印量不大,但要求时间紧、品种多,有时候一份文件修改几个字都要重新打印,这类业务特别适合数字印刷。如果拿传统胶印机来做这类活件,则得不偿失,时间、速度、质量都赶不上数字印刷的灵活性。
北京京安印刷厂厂长常志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厂以前以胶印为主,但近年来短单特别多,经过慎重考虑,该厂购买了数字印刷机。后来他发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数字印刷机很给力,而且还给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他觉得传统印刷企业要根据业务结构来斟酌是否上马数字印刷。
任玉成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印刷在安全印刷、票据印刷、包装印刷方面也有很大突破,邮票印刷现在也采用了数字印刷,结婚用的请柬、桌签、酒标等个性化印刷适合数字印刷。
当然,数字印刷在网络印刷方面也优势凸显。上海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活动执行的孙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原本一直在印刷厂直接拿货,但今年开始就转为跟网络印刷供应商合作了。”据了解,他在网上找的印刷供应商价格比当地的供应商价格低了30%。无疑,网络印刷对实体店铺快印店或小型印刷企业又构成了威胁。
在谈到胶印与数字印刷的关系时,任玉成和赵耀都同时表示,尽管数字印刷是印刷企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数字印刷不可能取代传统印刷,而且到什么时候它都取代不了。到目前为止,数字印刷的业务大多数都是小批量的个性化印刷,其特点是订单小而且分散,所以要想*恐怕还没那么容易,这也是大公司迟迟不上数字印刷的主要原因之一。
印刷行业的很多人之所以到目前对数字印刷犹豫不定,是因为他们到现在还没有看到数字印刷的成功赢利模式。《印刷工业》杂志主编刘积英近日就对一组数据迷惑不解。
2011年,美国数字印刷设备销售额达到12亿美元,2012年预计可达18亿美元。而2012年胶印及相关印前、印后设备销售额为4.6亿美元,数字印刷是胶印的近4倍。但2012年,传统印刷的印刷页数仍占美国印刷总量的97%,数字印刷比例只有3%。对此,刘积英纳闷:“花那么多钱买的数字印刷设备都干什么去了呢?”
在中国,只有上海市*对数字印刷有过详细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数字印刷的全部产值为5.95亿元,是当年全市印刷工业总产值585.7亿元的1%。2011年上海数字印刷总量为6.19亿元,量只增加了0.24亿元,增幅3.85%,与印刷总量17.7%(值689.586亿元)的增幅不可同日而语。
记者就北京地区的数字印刷产值问题采访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他表示,北京近几年对数字印刷还没有做过详细统计,但从2011年的粗略统计显示,数字印刷产值与印刷业总产值相比,微乎其微。据业内人士估算,2010年,北京数字印刷占到总产值的1.2%,深圳占到1.5%。其他地区则不得详解。
根据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统计的数据,2011年8月~2012年7月,国内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装机量增量较上一年度调研数据,降低了1.59个百分点;上一年度,装机量增长率(包含生产型黑白数码设备)高达40%以上;而2007年~2010年均保持在30%左右。
“数字印刷进入由简单地为社会提供小批量的门店服务,到现在转向工业化、为出版社服务,这是北京地区2012年很明显的一个大的突破。”任玉成向记者表示。
近两年尤其是2012年,北京地区的数字印刷发展较快,特别是看到江苏凤凰集团引进的按需印刷自动连线柯达的数码印刷喷墨连线、瑞士的装订设备、再加上国产精密达的后加工设备这个成功模式,给书刊印刷企业带来了希望。
任玉成说,北京是一个出版基地,出版社多,图书出版总量和品种都多,应该有条件进入数字印刷工业化。北京的两家企业大恒数码印刷(北京)有限公司和京华虎彩印刷有限公司就是针对书刊印刷市场的变化上马了按需印刷生产线,他们的尝试为数字印刷从门店服务走向工业化生产,开辟了前景。
这里不得不提另外一组数据。在美国,2011年有110万种图书印刷发行,同比2010年出现69%的下降。而按需印刷在近几年出现爆炸性增长,2011年这一数字比2009年上涨15%。从*来看,传统的图书印刷也面临着困境,数据的不断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美国快印杂志(QuickPrinting)对2012年美国印刷企业销售额的统计显示,胶印的销售额在印刷企业销售总额中占比21.4%,数字印刷占比42.5%,非印刷领域销售额占比36.2%,数字印刷销售额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胶印。
而据行业统计,2009年采用传统胶印的书刊占全部书刊的94%,个性化按需数字印刷书刊占5%,电子书占1%。预计2014年传统胶印书刊的数量将急剧下降,占全部书刊的54%,个性化按需数字印刷书刊将占16%,而电子书上升10%。
刘积英也提供了一组数据:在印度,数字印刷的增长是所有印刷工艺中快的,增长率高达22%,但是其在印刷生产总量中的占比仍然不足2%。他分析认为:“从数据看,各国数字印刷的发展程度不分伯仲,中国不到1%,美国3%左右。但无一例外,每个国家的印刷企业对数字印刷的发展都十分关注,这让人想起一句话:潜力是巨大的,过程是曲折的。”
4月19日,上海数字印刷行业协会秘书长潘晓东表示,在50万亿规模的印刷市场上,数字印刷占比为2%。从市场发展空间看,数字印刷企业遇到了良好的机遇。 那么数字印刷的机遇到底在哪里?其实业内很多人都看到了快印市场、个性化印刷、网络印刷、按需印刷、可变数据印刷、邮票印刷……
嘉和顶新总经理赵耀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通过招投标,被政府采购了一批数字印刷机及相关设备,这些设备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很大贡献。赵耀表示,数字印刷机的优势不在长版活上,而是在短版活件上,该公司的数码印刷设备服务于政府相关机构的办公领域,这些活件每份印量不大,但要求时间紧、品种多,有时候一份文件修改几个字都要重新打印,这类业务特别适合数字印刷。如果拿传统胶印机来做这类活件,则得不偿失,时间、速度、质量都赶不上数字印刷的灵活性。
北京京安印刷厂厂长常志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厂以前以胶印为主,但近年来短单特别多,经过慎重考虑,该厂购买了数字印刷机。后来他发现,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数字印刷机很给力,而且还给企业节省了不少成本。他觉得传统印刷企业要根据业务结构来斟酌是否上马数字印刷。
任玉成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印刷在安全印刷、票据印刷、包装印刷方面也有很大突破,邮票印刷现在也采用了数字印刷,结婚用的请柬、桌签、酒标等个性化印刷适合数字印刷。
当然,数字印刷在网络印刷方面也优势凸显。上海一家文化传播公司做活动执行的孙先生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原本一直在印刷厂直接拿货,但今年开始就转为跟网络印刷供应商合作了。”据了解,他在网上找的印刷供应商价格比当地的供应商价格低了30%。无疑,网络印刷对实体店铺快印店或小型印刷企业又构成了威胁。
在谈到胶印与数字印刷的关系时,任玉成和赵耀都同时表示,尽管数字印刷是印刷企业近几年发展的一个重要项目,但数字印刷不可能取代传统印刷,而且到什么时候它都取代不了。到目前为止,数字印刷的业务大多数都是小批量的个性化印刷,其特点是订单小而且分散,所以要想*恐怕还没那么容易,这也是大公司迟迟不上数字印刷的主要原因之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相关新闻
-
标签印刷 | 单机印刷1000万米!解码中山兴弘数字化跃迁之路
在柯尼卡美能达强劲实力与无忧服务的双重助力下,中山兴弘将持之以恒深耕标签印刷领域,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在差异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2025-04-14 11:43:32
- 16281
-
AccurioPro Dashboard Essential闪亮上线,开启数印管理智能新时代!
通过对柯尼卡美能达旗下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与工业型数字印刷系统运行数据的深度挖掘与精准分析,AccurioPro Dashboard Essential可帮助用户准确发现并高效解决印刷流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印企优化生产、降本增效提供有力支持。- 2025-04-01 14:03:13
- 16981
昵称 验证码 请输入正确验证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