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包装印刷产业网>新闻首页>热点关注

“一带一路”推动中国印刷行业走向市场

2016-01-29 10:07:46科印网 文/潘晓东阅读量:7152 我要评论


导读: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成功并存,关键在于看准方向,选择时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导读: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成功并存,关键在于看准方向,选择时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无论是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英文为Trans-PacificPartnershipAgreement)还是中国主导建立的FTAAP(亚太自由贸易区,英文为FreeTradeAreaoftheAsia-Pacific);无论是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还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挑战与机遇同在,风险与成功并存,关键在于看准方向,选择时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
  
  中国印刷已经走到了世界印刷的前列
  
  自打毕昇于北宋年间发明活字印刷,至今印刷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但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前,我国的印刷还是处于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地步,真正的转机出现在1983年6月中共*与*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以后,文件明确提出:“我们必须在今后若干年内,有计划地对印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由此,大量外资与民营印刷企业诞生,政府对引进印刷用设备给予减免税鼓励和财政补贴的支持,由此迎来了印刷业发展的春天。
  
  按照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1979——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的年,全国印刷业的总产值仅为47.97亿人民币,但按照国家*印刷发行司司长王岩镔在2015年西安《印刷经理人》年会上宣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实现印刷总产值10857.5亿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5.3%(用2013年我国印刷总产值首破万亿的10398.5亿作分母计算,增长值只能是4.4%)”,换句话说,36年时间,我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26.34倍,尽管这中间有着物价上涨的因素,而且统计口径也未必完全一致,但我国印刷总量已经排名*二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印刷产业链在各环节上的全面突破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印刷业的快速发展,加之由经济危机带来的出口市场萎缩,加剧了原本已经显现的印刷产能大于市场实际需求的问题。所谓印刷生产成本上涨而印刷工价不涨反跌,根源就在于供应大于需求。为此,寻找印刷业的新出路成为当务之急,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甚至是向尚待开发的处女地——非洲进军,应该说都是值得印刷企业认真思索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战略造就中国印刷业发展的新机遇
  
  西汉年间(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一条始于中国长安连接亚非欧诸国的陆上商业贸易路线,这是昔日的丝绸之路。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当政的1405年至1433年间,郑和七下西洋造就了海上丝绸之路。这两条道路的开通反映的是中国昔日的辉煌,表达的是华夏儿女愿与世界各族人民为友的意愿。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主席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简称“一带一路”英文为theSilkRoadEconomicBeltand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简称theBeltandRoad,缩写“B&R”),其目的是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发展伙伴关系。”
  
  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二年多时间里,欧亚地区已有60多个国家积极响应,可以相信,假以时日,“一带一路”战略必定对世界版图和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全新的面貌。
  
  既然中国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更深地融入经济,那么已经处于*二位置的印刷业理所当然地也应该行动起来,这既可以起到印刷“去产能”的作用,也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他们的印刷业进步。这个过程应该是相互融合,合作双方甚至是多方互利共赢的过程,也应该是印刷业伴随着其他产业大步走向市场的过程,决不能理解为单方面的过剩产能输出与经济援助,也决不能依靠一己之力单打独斗,这需要国内企业与所在国伙伴间的精诚合作,也需要同在国外创业的中资各企业间的真诚合作。一些先行的印刷企业已经为后继者树立了活生生的样板,可供借鉴。
  
  走向海外有着一个漫长的适应与融合过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一步走向海外的不少印刷企业走过的历程告诉我们,创造条件走出去是印刷业下一步的方向,但这也是一条充满风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的漫漫长道。缺乏布局的勇气不行,但过于乐观,看不到前进中的困难同样不行。
  
  上海文宝纸品公司是伴随着浦东改革开放创建的一家专司簿册制造的民营企业,凭借着上乘的产品质量与规模化的生产能力,文宝公司很早就被美国沃尔玛公司选为簿册定点供货商。本世纪初他们到越南去办厂是因为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出口簿册有倾销倾向,于是设定了出口限额,影响企业的经营,加之国内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也削减着企业的有限利润。去越南办厂,上述问题迎刃而解,而且中国政府对新设备出口、旧设备搬迁至越南都给予退税,此举减少了企业的前期投资。该厂落户越南后遇到的问题是,中越间有段时间的关系紧张导致在越方工作的企业骨干心存不安。越方为了扩大本土生产纸张在簿册制造中的应用,一度硬性规定不得从中国进口价廉物美的原材料,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获利能力。文宝在越南的经历说明,企业建在国外有些环节缺乏可控性。
  
  安徽新华到俄罗斯去办印刷厂是国内书刊印刷企业中较早走出去的典型。*来俄罗斯属于重工业发达、轻工业不足的国家,安徽新华到俄罗斯去办印刷厂有效填补了对方的短板,但他们同样遇到俄方员工不愿加班,俄罗斯政府对外来投资设定种种限制的困难。当然,终他们有效应对了这一切,站住了脚跟,在当地成长为一家有影响的书刊印刷企业,在国内已经看不到的出版社向印刷厂支付加急费、为加速出书自愿提供预付款的状况在俄罗斯还都能遇到。正是基于上述情况,已经上市的母公司——时代传媒增加了对该企业的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安徽新华在俄罗斯的遭遇说明,一国有一国的国情,到他乡异国去办企业重要的是入乡随俗,是寻找到合适的本土合作伙伴,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一大堆有意针对外来投资的障碍,在那些刚踏上开放之路经济又不甚发达的的国度就更是如此。
  
  江苏新华到非洲南端的纳米比亚投资,南京爱德去埃塞俄比亚设办事处,这都是2015年发生的事,他们在走出这一步前都做过认真地市场调查,也有着一定的背景,但尽管如此,依然可以说,他们企业在海外依然会遭遇到不少在国内不可能遇到的问题,这就是海外办厂的特殊性。
  
  尽管如此,所有上述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磕碰都渡过了办厂初期困难的时期,在当地落地生根,成为该国经济的一部分。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印刷企业走向海外的案例并不只有以上这些,这些企业为我们的跟进提供了先例。那些有着上市背景、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更应该大胆地迈开到海外办厂的步子。
  
  党*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无疑为中国企业,包括中国印刷企业大步走向国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既如此,中国已经显得相对过剩的印刷产能就应该抓住这个机遇走向海外,为这些国家的印刷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也为重新求得国内印刷产能的供需平衡提供一条出路。也惟有如此,中国的印刷才有可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提升在这一行业工作的劳动力的收入水平,才有可能继续推动这个行业持续向前发展。
  
  印刷走向海外也是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自印刷术问世就用于传播知识,弘扬文明,美化生活。
  
  从印刷业的发展看,它与新科技成果衔接得为紧密,现时应用于生产的印刷设备无论是速度还是自动化程度都已经基本满足生产需要,而与数字技术紧密相连的数字印刷更是运用新科技成果走出一条截然不同于传统印刷的新路,满足了人们对短版、对个性定制的需要。
  
  印刷既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也是一个通过提升设备的*性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大幅提升印品质量的一个带有特殊性的行业。印刷的这一特点使得中国的印刷业仅仅经过三十年的时间就从改革开放前的供不应求发展到供过于求,从产品质量相对低下上升到与发达国家齐名的地步。现在,过剩产能需要寻求新的市场出路,否则就只能在低价竞争中苟延残喘。走向海外,既可以帮助“一带一路”上的兄弟国家很快地提升印刷水准,满足市场需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化过剩产能。既如此,我们当然得抓住时机进入市场。
  
  “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世界上三分之一左右的国家,延伸至非洲,应该说印刷走向海外的需求就更大。“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既有相对经济富裕、印刷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也有经济相对落后,或印刷业还难以满足市场需要的国家,这就需要有着走出想法的企业按照自身条件认真地做出选择。
  
  若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这10个国家经济发展层次完全不同。既有印刷业相对发达的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因为经济状况改善、中产阶层增加,看好印刷业下一步发展的,比如印度尼西亚、印度……,更有经济相对落后,印刷自然更趋落后的国家,比如老挝、缅甸……,对这些国家来说,印刷业增长的空间自然很大,当然,时间上会有先后。
  
  从北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看,16个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样如此,连俄罗斯这样的经济大国在印刷业之类的轻工业发展上都存在缺口,那从俄罗斯分离出来的不少当年的加盟共和国自然也存在着对印刷的需求,与中国接壤的哈萨克斯坦不就有不少印刷业务拿到中国来加工?如果就地组织生产,肯定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减少运输费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去海外开设工厂存在着可行性。
  
  改革开放之初,不少印刷投资人寻求跨地域发展,他们的经历证明,即便是在国内也都会遇到众多的坎,经历过曲折、挣扎、痛苦,那跨国去发展,由于对对方国度的情况了解有限,不同国度的行政清廉状况、人文状况都存在差异,加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宗教信仰与可能的突发事件,都有众多的不可预料性,在确定走出去之前,企业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应该要有相对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此,遇到问题就可以有应对方案,否则,不光是难以应对突发事件,而且必然会挫伤企业走出去的信心与决心。
  
  有人认为,中国企业现在提倡走出去会导致国内金融资本流失,其实对印刷业走出去大可不必有如此顾虑。首先,印刷企业的对外投资额一般都不算大,上亿已经是相当庞大的一个企业。再则,正因为中国印刷产能过剩,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合理使用富裕设备,这就更谈不上是资源流失,而是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像安徽新华到俄罗斯投资办厂和上海文宝到越南办厂走的都是这条路。这样的做法实在是应该积极提倡的。
  
  总之,“一带一路”是国之大计,是进一步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一些印刷欠发达国家加快印刷业发展步伐,尽快缩短与印刷新技术之间差距的一种有效做法,既如此,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又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参与其间呢?如果说,在战略上存在着先发优势的话,那在别人还没有觉醒之前,即认真而又慎重地做走出决策,那将会对所在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的印刷企业,相应党*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地行动起来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包装印刷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包装印刷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全部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 德鲁巴印刷展精彩落幕,MK“荣“耀收官

    今年是长荣参加德鲁巴的第20年,也是长荣第二次和海德堡站在德鲁巴1号展馆。
    2024-06-12 11:18:55
    144
  • 浙江省印刷协会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从应用场景突变、需求悄然改变、市场持续扩张、价值链日益丰富、转型势在必行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印刷产业现实生态,并从数字化变轨、智能化再造、融合化跨越、云共享创新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印刷产业的发展趋势等。
    2024-05-23 09:56:20
    859
  • 2024石家庄印刷出版博览会4月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热力来袭

    2024石家庄印刷出版博览会将于2024年4月23-26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正定新区)隆重举办。本届印博会从展区策划、展览形式、展览内容、观众邀请、活动组织、宣传推广、展品推介、厂商对接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了全方位提质升级。
    2024-04-12 10:23:16
    2353
推荐产品